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多之后,即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从此之后,新中国才真正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大大国。
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呕心沥血,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稼先。
邓稼先生于1924年,安徽怀宁人,父亲邓以蛰曾经担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祖上邓石如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邓稼先的家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
因为父亲邓以蛰在北平任职,不满一岁的邓稼先就跟着家人去了北平,他的童年生活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2岁这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生的朋友杨振宁。由于战乱原因,邓稼先在这所学校只读了三年,正是在这三年时间里,邓稼先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语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本攻占了北平。心中怀有爱国之心的邓稼先,愤怒地撕碎了一面日本国旗,父亲担心日本人会报复邓稼先,无奈之下,只能让邓稼先和姐姐一起去昆明躲避。
邓以蛰之所以让邓稼先去昆明,一方面能够远离日军的侵扰,另外一方面昆明当时集中了南迁的清华和北大众多教授,邓稼先可以在这里继续求学。
邓稼先临走之前,父亲邓以蛰叮嘱他:“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邓以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学习美术,文学方面的,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他深刻感受到,只有科技,军事的发达才能击败敌人,才能真正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牢牢记住父亲的叮嘱,他来到昆明之后,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选择的物理系。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合办的,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学术氛围非常好,邓稼先在这里如浴春风般地完成了4年的学业。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回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此时此刻,邓稼先心中想的是如何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当时的中国还非常落后,如果继续留在中国学习,是无法获得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技术的。
想到这里,邓稼先决心要出国,去美国。当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1947年,邓稼先顺利通过去美国的研究生考试,第二年秋天顺利进入普渡大学。邓稼先在普渡大学学习非常苛刻,平日里省吃俭用,一切都用在了学习的地方。
邓稼先用了不足两年内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业,而且获得了满分成绩。当他博士毕业的时候,邓稼先才26岁,因此获得了“娃娃博士”的称号。
邓稼先的成绩,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注意,他们想要利用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更好的科技条件来留住邓稼先,被邓稼先果断拒绝了。邓稼先没有忘记自己来美国学习的目的,他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来的。
最终,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条件,回到了贫穷的新中国。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此期间,美国多次叫嚣要让原子弹对付中国,对中国进行恐吓。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中国也要拥有原子弹,不然人家就不会拿你当回事。
说干就干,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这年的秋天,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开玩笑地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能参加这个严格保密的项目吗?”
邓稼先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邓稼先知道钱三强所说的“大炮仗”就是原子弹。这是一项高度保密的工作,而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邓稼先回到家中,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然后简单收拾下东西就走了。从此,邓稼先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时间长达28年。
起初,中国的原子弹研究事业,有苏联方面的帮助。但是到了1959年的6月20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了所有的援华人员,并且拒绝原子弹数学模型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不仅如此,苏联人还嘲笑中国:“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20年也研制不出来原子弹。”
中国从来都是困难越大,决心就越大,为了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计划被命名为“五九六。”
邓稼先为了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在茫茫的戈壁沙滩上,邓稼先用汗水谱写了一道壮丽的风景。
从1959年到1964年 ,这五年的时间里,邓稼先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两个孩子也都是由于妻子照顾,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研制出原子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试爆成功。此刻,举国欢庆,当国家领导向他表示祝贺时,邓稼先却说这是大家的功劳,自己只出了一小部分力量。
就在原子弹试爆成功不久,他的母亲病危,邓稼先匆忙到医院看了一眼母亲,然而就离开了。
有了原子弹,中国在世界上就有了底气,也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国。接下来,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再接再厉,仅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有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至此中国成为了全世界仅有的几个国家同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技术。
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在得知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特意来信祝贺,信中杨振宁问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人独自研制成功的吗,邓稼先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他,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功劳。杨振宁表示佩服。
众所周知,原子弹,氢弹都属于核武器,在研制它们的过程中,面对着巨大的核辐射危险。1979年,一次航投实验中降落伞出现了故障,原子弹落地时被摔裂,碎片洒落一地。邓稼先深知其中的辐射危险,他主动独自一人前去捡起所有的碎片。
邓稼先当时已经是一位领导,他原本可以不用自己去的,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果不其然,捡碎片不久之后,邓稼先就被查出了癌症。他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张爱萍将军来看望他,邓稼先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5年,杨振宁得知邓稼先身患癌症,先后两次前来医院看望他。有一次,杨振宁问邓稼先:“你研究出来了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你多少奖金啊?”
和杨振宁一样,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很好奇,也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邓稼先,邓稼先都是一笑了之,不作具体回答。
邓稼先看好友杨振宁也问起来,于是就平静地回答说:“一共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大贡献才给20元,在美国还不够吃一顿饭的。当时的杨振宁可能无法理解,这就是新中国的国家力量,新中国的凝聚力。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工作,不是为了奖金。
这次对话一年之后,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就因癌症去世了,享年62岁。临终前,邓稼先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了。”让人落泪。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邓稼先等人的努力,原子弹会那么顺利研制出来吗?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那么今天的中国又会怎么样呢?
致以此文致敬两弹功勋邓稼先。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0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0367295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