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不传位给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世人看到的都是假象

更新时间:2025-05-14 23:08:43 阅读: 评论:0

说到赵匡胤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黄袍加身”这个词,在五代后周时,还是后周臣子的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然后赵匡胤的部下便“强行”给他披上了黄袍,赵匡胤大声呼叫:“你们这是陷我于不义,我不能这样啊!”总之要有多假有多假。

  赵匡胤要造反当皇帝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赵匡胤自己明明子嗣众多,后来竟然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送给了弟弟,这是为何呢?

  有人曾是赵匡胤是被威胁的,甚至是被弟弟赵光义某杀的,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之后便篡改了历史。

  根据《续湘山野录》记载的内容,宋太祖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宋太宗第二天就在灵柩前继位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种种巧合之下也让赵光义难逃弑兄夺位的嫌疑,不过根据司马光的这位治学严谨的大家记载,赵匡胤去世之前赵光义并没有在身边,也没有要起兵造反逼宫的意思,否则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女们应该会在第一时间被屠戮,而赵光义却并没有这么做。

有这么一个问题,赵匡胤的儿子已经成年,可为什么赵匡胤不传位给自己的成年儿子,而选择传位给兄弟赵光义呢?

按照封建社会固有习俗,皇帝驾崩之前,大多都将其长子加封为皇储。有朝一日,便能顺利登基即位,赵匡胤却一反常态,选择兄终弟及。

赵匡胤去世之际,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已成年。按照封建传统,应该都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有一个误会,也就是实际上,赵匡胤直到去世,都没有明确说过要传位给弟弟。当然了,他也没有明确说明要传位给儿子。实际上,赵匡胤并没有立太子。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普遍的说法是,就是赵匡胤兄弟情深,他这么做也是基于与自己的母后杜太后的约定。

杜太后认为,君王年幼是引起五代乱世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避免大宋王朝走上五代十国那样的老路,出现王朝短命的悲剧。所以,杜太后希望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君王年幼的情况,自然也就能够避免大宋覆灭的悲剧了。

这个说法究竟对还是不对?历史上已经讨论了一千多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认为对的,是因为杜太后说得有一些道理。认为不对,是因为这违背了“嫡长子制”的传统,而且很像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合谋目的是为了证明赵光义得位的正确性。

不过,咱们今天抛开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会发现,赵匡胤让赵光义掌权是必然选择,但是并不表明就要把皇位传给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陈桥兵变的发起,固然是士兵哗变的结果。但是,无论是怎么哗变,总得有个人在幕后组织,没有人组织,这个政变也发动不起来。按照各种史料的记载和分析,不少学者认为,这场政变的组织者,多半是赵光义。至于赵光义是否提前给赵匡胤说过这个事儿,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赵光义组织这个事情,可能性确实是最大的。

既然在陈桥兵变中,赵光义是组织者之一,他理所当然就应该获得红利。因此,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把赵光义放在国家二号人物的位置上,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能说赵匡胤把赵光义放在二号位置上,就是培养他当接班人。除了因为赵光义是陈桥兵变的组织者,他应该获得红利以外,赵匡胤也必须用赵光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自然需要有人辅佐他。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当然可以辅佐赵匡胤。但这些人是让赵匡胤不放心的,因为五代时期,皇帝被身边的亲信推翻的事情经常发生,赵匡胤当然得提防他的义社兄弟们。

那么事后,唯一让赵匡胤放心的,就是来自于家族的支持。而且,必须有来自于家族的支持,赵氏家族的家天下才会更稳固。

五代时期,就曾多次出现,因为家族无人,因此权力被夺去的情况。比如,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的一家老小被杀光后,郭威甚至找不到继承人,只好让干儿子柴荣来继承皇位。然而柴荣的家人也几乎被杀光了,柴荣的儿子年纪又很小,因此柴荣去世后,最终赵匡胤捡了一个便宜,夺了皇位。假如柴家当时还有人,赵匡胤断不会占这样的便宜。

所以,赵匡胤才会在那时候,把帝国很大一部分权力给弟弟赵光义掌控。

再一点,赵匡胤刚登基的时候,他的儿子确实年纪都还比较小。比如,赵匡胤最年长的儿子赵德昭,那时候也才八岁。赵匡胤根本就不敢把他立为太子,假如那时候把他立为太子,自己倘若遭遇不测,那么新兴的大宋王朝,可能就会变成第二个后周。

总之,赵匡胤当时之所以重用赵光义,并没有想立赵光义为皇位继承人的意思。只不过后来,赵匡胤重用赵光义的过程中,渐渐给文武大臣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赵匡胤在着力培养赵光义为接班人。

到了最后,赵匡胤就算不想培养赵光义为接班人,似乎也无法逆转这种局面了。因为赵光义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而且赵光义野心还不小,他对皇位的渴望很大。如果那时候,赵匡胤把自己儿子立为皇位继承人。一旦他死后,他的弟弟和儿子们必然大打出手,互相残杀。那样的话,国家就乱了。

赵匡胤曾经试探性地做过一些工作,比如试图把开封留给赵光义,让他当开封府留守,自己把都城迁到洛阳去,从而跳出赵光义的包围圈。一旦跳出赵光义的包围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了。

可惜,大家都不同意他迁都。也就是说,赵匡胤的这一试探失败了。赵匡胤明白赵光义继承皇位,这事已经不可撼动,因此他就一直没有确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再加上他去世得非常突然,所以,最终赵光义顺理成章登上了皇位。

国史档案_历史杂谈_趣讲历史_专注于中国历史_历史图鉴_欢迎来到国史档案网站,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哦!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2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3069295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都是   不传   赵匡胤   弟弟   儿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