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名字,她的父亲是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将军,作为一个开国元帅的女儿,她的一生并未接受任何优待,反而因为父亲的缘故,导致朱敏过得十分悲惨,甚至为了生存,他曾装聋作哑四年,险些把自己逼成疯子。
对于父亲朱德,朱敏有过抱怨,有过不满,但她依旧深爱着他。反之对于母亲,朱敏却直言:“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
那么,朱敏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经历呢?她又为何不愿意原谅自己的生母呢?
朱德父女
朱敏的母亲名叫贺治华,她曾是四川开江县的一名教师,性格爽朗大方,长得也是十分漂亮,曾被称之为“开江之最”。
1922年,因为时局的原因,朱德赴德国留学,寻求革命的真理,而在上海停留的期间,朱德意外结识了贺治华,两人从初次相遇,贺治华便明确表示愿意追随朱德前往德国。
同年冬季,36岁的朱德和19岁的贺治华喜结良缘,两人也从上海来到德国,并在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的介绍下,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朱德
由于夫妻二人年龄相差较大的缘故,朱德十分爱护自己的妻子,并为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只要是贺治华想要的,朱德全部选择满足她。
1923年5月,朱德夫妇前往德国哥廷根市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专业。
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中国留学生只有40多人,大家普遍勤工俭学,合租在两栋大房子内,而朱德为了满足妻子不想合租的想法,专门买下了一栋洋楼作为两人的定居之所。
朱德夫妇在欧洲
两年以后,朱德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在经过德国政府的审判后,朱德被强行驱逐出境。后来在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朱德夫妇经波罗的海前往苏联留学,而此时贺治华也意外怀上了身孕。
在抵达苏联半年以后,贺治华为朱德生下了女儿朱敏,彼时朱德已经40岁了,对于女儿的到来,朱德欣喜若狂,他亲自为女儿取名叫“四旬”,以此来纪念自己四十岁才得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
但是对于这样的名字,贺治华却觉得十分老土,甚至有些嫌弃朱德不懂浪漫。为了表示自己的抗议,她为女儿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名叫“菲菲”。
贺治华
在女儿降生不久后,国内的北伐战争爆发,党中央急切需要专业的军事人才,朱德也被调往国内参战。 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朱德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国内,
考虑到当时的国内环境问题,朱德不得不将妻女全部留在国外,并给了她们充足的生活费用。
由于妻子刚刚生育,自己便要选择离开,这让朱德感到十分内疚,他向妻子再三保证,只要国内稍微稳定,自己立刻就把他们接回去,过上一家团聚的日子。
朱德
然而朱德不知道的是,贺治华只喜欢金钱和物质享受,她并不愿意跟朱德回国,过那些四处漂泊的革命生活。
在朱德离开苏联的半年后,贺治华很快便移情别恋,和在莫斯科读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生活在了一起,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浪漫生活,贺治华专门把不满周岁的女儿送回老家,并交由母亲和妹妹照顾。
1928年初,贺治华与霍家新回到国内,担任起我党在上海地区的地下组织工作,其中霍家新更是成为了上海区区委书记罗亦农的贴身秘书,经常与邓小平、周恩来等人保持联系。
花天酒地
在当时的革命环境影响下,贺治华夫妇逐渐对革命产生悲观情绪,两人整天花天酒地,迷恋在大上海的各大酒馆舞厅之中,由于他们经常早出晚归,多次不遵守党内的保密纪律,罗亦农便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可是就是因为这样一次普通的批评,便让霍家新与贺治华怀恨在心,两人掌握着大量的党内情报,打算以此为条件,向国民政府换取丰厚的报酬,进而远走高飞,过上吃喝享乐的生活。
对此,国民政府当即表示答应,但是为了验证情报的真实性,国民政府要求先验验货,而贺治华与霍家新也顺手提供了罗亦农的地址,致使共产党员罗亦农很快被捕入狱。
罗亦农
在罗亦农出事以后,中共特科迅速通过内线摸清了叛徒的身份,并得知二人手中还有一份350人的共产党员名单。为了彻底消除二人对党内的危害,中共特科锄奸队紧急出动,准备消灭这两个告密的叛徒。
1928年4月25日,一对迎亲队伍从贺治华的住宅前经过,中共特科锄奸队在鞭炮声中翻进贺治华家中,逼迫其交出党员名单,并开枪打死了霍家新本人,
至于贺治华,虽然也身中数枪,但是却意外活了下来。但是她的眼睛也被打瞎了一只, ,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朱敏和姨妈、外婆
时间悄然流逝,曾经不满周岁婴儿,在姨妈和外婆的陪伴下,逐渐长成了14岁小姑娘。
由于从小没有见过父亲的缘故,朱敏总是会追问外婆自己的父亲是谁,他长什么样子,但是外婆总是闭口不答。直到有一次被问急了,老太太便拉着小孙女跑到县城的悬赏公告旁,指着那个姓朱的画像说道,那个就是你的爹爹。
当时的朱敏还不懂得什么叫做革命,但是看到别人用好多钱来寻找(悬赏)爹爹,便觉得父亲肯定是个非常厉害的人。
周恩来和邓颖超
193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意外找到了年幼的朱敏,在看到那个略微熟悉的脸庞后,邓颖超当即说道:“看,这孩子长得多像朱老总”,周恩来也连忙点了点头。
事后,周恩来夫妇表示想把朱敏送到延安和他父亲团聚,但是一听到自己养了十几年的外孙女,即将远离自己,年迈的老人便直接拒绝了周恩来的想法。
无可奈何之下,周恩来和邓颖超只能在县城的照相馆,给朱敏拍了一张一寸大的照片儿带给朱德。临走之前,周恩来苦笑道“照片实在太小了,你爹爹恐怕要带着老花镜才能看见你的模样。”
朱敏
1940年,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关系再次恶化,国民党特务开始对我党高级将领的家人下手。
一天早上,国民党警察突然来到贺家,寻找朱敏的踪迹,到了这个时候,贺家母女也知道,朱敏是朱德女儿的消息瞒不住了,于是赶紧通知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让他们想法设法转移走了朱敏。
同年年底,朱敏跟随一批我党的医务人员抵达延安。在进入延安地界以后,朱敏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爹爹的身影。
朱德
彼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远方高坡之上,那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年男人,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八路军军装,他微笑着看向年幼的朱敏,虽然还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但是直觉告诉朱敏,这个人就是她的父亲。
朱敏略显害羞地走上前去,问道:“你是我的爹爹嘛?”
朱德红着眼睛回应道:“是的,我是爹爹。”
在听到这番肯定的回答后,朱敏哭着喊道:“爹爹,爹爹,我好想你啊…….”
朱德和女儿朱敏
朱德重重的抱着女儿,然后一遍遍的为女儿擦去泪水,但是任凭擦了多少次,泪水还是一直流出。
在到达父亲身边以后,朱敏的生活十分快乐,因为父亲记得她所有的事情,乃至谈起朱敏出生那一天的天气情况,朱德依旧能够徐徐道来。
经过父亲的叙述后,朱敏自豪地说道:“爹爹虽然没有陪我一起长大,但是我知道爹爹是爱我的,我也好爱爹爹。”
朱德和朱敏
在朱德的随身笔记中,朱敏意外看到一张自己在刚刚出生时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莫斯科郊外的农场,照片的颜色已经略显发黄,照片左下角甚至出现了卷曲的痕迹,这一切都在暗示照片的拥有者,曾多次抚摸翻看这张照片。
当天夜晚,小姑娘朱敏睡在父亲朱德的炕上,听着父亲熟睡的鼾声,朱敏通过月光观察起了父亲的样貌,父亲的眉毛十分浓密,脸庞四四方方,看着很像一个普通的农民,完全不像能够指挥数万士兵作战的将军,但是这样朴实的父亲,也恰巧是朱敏最喜欢的父亲样貌了。
朱德
在女儿来到自己身边半个月后,朱德开始按照家族排辈的规矩,为女儿起了一个大名“朱敏书”,但是为了简洁方便,朱德总是会叫女儿为“朱敏”,这也就是朱敏名字的由来了。
1941年1月,在朱敏抵达父亲身边一个月后,党中央决定将一些烈士子弟和中央领导人无暇照顾的孩子们送往苏联学习。
朱德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女儿,并鼓励她说:“爹爹这一代人要打仗,但是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到时候就需要你们来建设国家了,这一次去苏联学习,对你是有好处的。”
延安机场
听到这里,朱敏虽然有些舍不得父亲,但是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同年1月30日,朱敏和王一飞的儿子王继飞、罗亦农的儿子罗西北一起送到了延安机场,并在那里乘坐飞机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学习。
国际儿童院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艰难旅程,朱敏等人终于到达了苏联境内,并被安排住到了第一国际儿童院上学。
在到达这里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朱敏专门换上了父亲为她取得化名“赤英”,这个名字中的“赤”是指红色和革命,“英”是指英雄,合起来就是红色英雄或者革命英雄的意思。
尽管幼年时代的朱敏也曾在莫斯科生活过,但是时隔十四年以后,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朱敏还是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并很快引起了支气管炎、哮喘等并发症。
德军俘虏的孩子
1941年6月21日,学校进入暑假期间,为了更好地恢复朱敏的身体,校方专门将其送往苏联南部的明斯克夏令营疗养。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朱敏抵达夏令营的一天以后,德国军队便入侵了苏联领土,朱敏跟着二十余名小朋友一起沦为了德军的战俘。
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也曾怀疑这群孩子是各国共产党的后代,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加审讯,但是孩子们却什么也不说,在这群孩子中,朱敏的发色是比较突出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朱敏选择装哑巴。
朱敏和小朋友
眼见孩子们如此坚强,德国人从孩子里拉出了两名犹太女孩,并当着孩子们的面,将她们全部活埋,然后再用汽车反复碾压,这对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摧残。
当天晚上,数个孩子因为受不了法西斯的暴行,打算偷偷逃出去,前往苏军前线报仇,但是这些孩子均被德军抓住,然后残忍的杀死在了其他人的面前。
在当地被囚禁两年后,德国人把朱敏等十几个孩子全部塞入闷罐车,运往德国东部的集中营关押。
集中营
在运送过程中,朱敏的哮喘病再次发作,淋巴伤口开始化脓,拥挤的闷罐车让她的病情不断加重,朱敏高烧不退,一度烧到了38度,昏昏沉沉之际,朱敏想到了父亲,想起了父亲曾说的“将来要建设国家”。
与此同时,其他小朋友也纷纷鼓励朱敏,让她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轻易放弃希望,最终顽强的朱敏终于度过了这一劫,勉强撑到了纳粹集中营内。
在抵达这里以后,两名德国士兵便把朱敏送到了医疗所,一名面色冷酷的德国医生走了出来,在看到朱敏脖子上的感染区后,这名医生直接拿剪刀割破了朱敏的脖子,由于没有任何麻醉的缘故,朱敏疼的嗷嗷直叫。
医生
但是那名德国医生却像看待小动物一样,不管不顾地继续割破感染区,最后把所有的脓血挤了出来。
在此之后,朱敏的病并未有所好转,感染的区域也越来越大,朱敏的高烧也是持续不退,因为这次经历,她的脖子上也留下了一个永远也消除不了的伤疤。
在集中营的日子里,朱敏等人每天都要吃着掺有大量沙子的荞麦粥,干着劳累的体力工作,每到艰难的时刻,朱敏都会想起在国内的父亲,为了能够在见到父亲,朱敏顽强的生存着。
孩子们劳作
朱敏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件让大家非常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德军在把她们送到集中营后,便让她们去包装子弹。大家都不愿意帮助敌人来打自己人,于是她们便想法破坏敌人的计划。
朱敏想起父亲曾经说过,子弹受潮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她便建议大家往子弹里吐口水(子弹加工车间是不让带水入内的),想方设法弄湿子弹,结果还真有一箱箱子弹,因为无法使用被退了回来。
1945年1月29日,朱敏等人一觉醒来,发现德国兵全部跑了,大门完全敞开,整个集中营到处混乱不堪,直到很久以后,朱敏才得知苏联反攻德国胜利,德军在杀害了一批战俘后,没来得及残杀他们这批小战俘便草草撤退了。
朱敏和小朋友们
在苏联红军接管集中营以后,朱敏仍旧不敢轻易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苏联红军的询问,朱敏坚称:父亲是中国的一名普通医生,送我来苏联疗养,意外碰上了苏德战争,在集中营关押了四年的时间。
然而一名苏军政委对朱敏的来历起了疑心,他先是对朱敏讲解了中国战场的局势,说明了中苏两国的同盟关系,打消了朱敏的防备心理,然后才询问朱敏的真实身份。
对此,朱敏也艰难地说道:“我叫朱敏,我的父亲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苏联红军
听到这里,苏军政委惊讶地回应道:“天哪,这么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被德国法西斯发现,在集中营活了下来,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德国人会后悔死的。”说罢,苏军政委便让朱敏给中国红十字会写信,通知她的父亲,她还活着。
然而在写信的时候,朱敏故意用了“赤英”这个名字,中国红十字会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朱德女儿的化名,好在前来红十字会办事的毛岸英知道了这件事情,并在延安方面询问了有没有叫“赤英”的孩子,在得知是朱德总司令的女儿后,毛岸英立刻与朱敏取得联系。
朱德
1946年,朱敏回到莫斯科,远在国内的朱德也得知女儿的消息,立刻寄来了一封家书,他在信中写道,自己没有安排好女儿,让女儿受了很苦,希望女儿原谅他,信件看完以后,朱敏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
彼时,摆在朱敏的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回到国内和父亲团聚,另外一条则是继续留下来求学,朱敏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想起了父亲曾经说的话,决定留下来学有所成,再回去建设中国。
1953年,朱敏从苏联的大学毕业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她将自己的一生,都践行到了“为国家建设”的道路上。
朱敏
1986年,朱敏退休以后,她仍旧不愿意闲下来,选择到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军地两用人才。
晚年生活中,朱敏将父亲朱德的一生,整理出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她在书中感叹:“作为女儿,我很爱我的父亲,但是我也常常会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甚至背叛了优秀的爹爹,为了吃穿享受,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我是不能原谅她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2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3836295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