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名将辈出,不可胜数。而荣幸进入唐代武庙的名将仅十二人而己,李靖、李勣、苏定方、裴行俭、尉迟恭、李光弼此六人大名鼎鼎,耳熟能详。而李孝恭、王孝杰、张仁愿、郭元振、王晙、张齐丘六人,虽勋名不逮三李一郭,然立功立事,不在苏定方、裴行俭之下,无愧武庙名将之称。
李孝恭甘肃秦安人,唐高祖之侄。少沉敏、有识量。为将独当一面,略巴蜀、虏朱粲,克荆襄、摛萧铣。抚岭南,平辅公祐,佐命开国。时唐太宗麾下谋臣猛将,罕有别立勋康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勋,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历官荊州大总管、扬州大都督。为人告发谋反,贬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迁礼部尚书,封河间郡王。
孝恭性豪奢。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然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莫与为比。于贞观十四年(640年)暴毙,时年五十,追赠司空、扬州都督,谥号元。
王孝杰陕西临潼人,少投身行伍,久历边陲。累官武威总管,与阿史那忠讨伐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青海湖大败吐蕃、西突厥联军。迁翰海道行军总管,攻伐后突厥,逼使后突厥可汗归附朝廷。以肃边道大总管与娄师德征讨吐蕃,交战失利,削职为民。后起为清边道行军总管,讨伐契丹,率前锋孤军深入,有进无退,于东硖石谷遇敌,寡不敌众,后援不至,奋战堕谷阵亡,追赠夏官尚书、耿国公。
孝杰一生戎马,征战四方,御吐蕃、击突厥、讨契丹,虽兵无常胜,然临难忘躯,以身殉国,足为当世忠烈。
张仁愿本名仁亶,陕西渭南人。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参边镇,任幽州都督,击退突厥进犯,以功迁朔方大总管,防御吐蕃,于黄河北岸筑三座受降城,首尾相应,乘机夺取漠南之地。以绝突厥南侵之路。“既纾东顾之忧,方释北垂之虑”。出将入相,封韩国公,开元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傅。
仁愿为将号令严明,将吏信服,按边抚师,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
郭震字元振,山西阳曲人。长七尺,美须貌,少有大志,任侠使气,不以细务介意。进士及第,因《宝剑篇》为武则天赏识,献离间计致吐蕃内乱,授主客郎中,出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镇凉十五年,北却突厥、西走吐蕃,拓地一千五百里。“凡此规模制作,率为后法,士人追思不已。可谓善战者之胜,无智、无显功。”累迁安西大都护,出将入相。参预肃清太平公主之乱,拜代国公,出为朔方军大总管。唐玄宗骊山讲武,犯军容不整之罪流放,迁饶州司马,抑郁而终,时年五十八,追赠太子太保。
元振虽少雄迈,及贵居处乃俭约,手不置书,人莫见其喜愠。武纬文经,安远定边,功显节完,一跌未复。身殁之日,双亲犹在,有唐一代宰臣,绝无仅有。
王晙河北景县人,出身太原王氏。少孤,幼好学,长豪旷。弱冠擢明经第,历殿中侍御史,出为渭南令,徒桂州都督,所在甚有惠泽。迁朔方行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大破吐蕃,直抵洮水,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兼原州都督,徙并州大都督长史,率轻骑奔袭突厥降户之叛,夜遇暴风雪,祷告神灵,风回雪止,终于平定突厥降户之乱。以功迁左散骑常侍,朔方大总管。镇压胡人康待宾之叛,进爵清源县公,因胡人再叛,贬梓州刺史,迁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历吏部、兵部、户部尚书,太原尹、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节度使。
晙“气貌雄壮,时人谓之有熊虎己状。然慕义激励,有古人之风,御下整肃,人吏畏而爱之。”历职内外,出将入相,享年八十,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张齐丘江苏昆山人,进士及第,历官监察御史、朔方节度使、灵州都督,郭子仪隶属于麾下。后贬济阴太守,迁东都留守,卒于任上,谥号贞献。
齐丘在唐朝众多名将之中,相形见绌,功业无闻于世。然位列武庙名将,抑亦曾为郭子仪上司之故,具体不得而知。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4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6486295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