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内幕:竟然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一场阴谋?
文 | 豫史探今
编辑 | 豫史探今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出动了6艘航空母舰以及441架飞机,偷袭了美军驻扎在珍珠港的舰队。在短短90分钟内,日军炸沉了四艘美军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了188架美军战机,其中有2400名美国人当场丧生,另有1200多人受伤。
该事件发生后,美军受到了严重打击,随后罗斯福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彻底爆发。对于美国的参战,有些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导火索,但也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为了参战而谋划的一场“阴谋”。
那么,81年前这场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究竟是日军蓄谋已久的还是美军有意策划的呢?
罗斯福
人们之所以怀疑珍珠港事件是美国阴谋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美国的动机足够。
早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高层就对是否加入二战展开过激烈争论。一些人认为美国应该继续奉行“孤立主义”,意思就是埋头发展自己的,争取早日摆脱欧洲国家的影响,建立自己的经济秩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便奉行了这一主义,他们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财,直到最后加入协约国。二战爆发后,美国一些政客依然认为看别人打就行,参战的必要不大。
除此之外,美国当时出现了经济大萧条,民众的厌战情绪达到了高潮,盲目参战则会让当时的政权不稳定。而为了安抚美国民众的心,美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出台了《中立法案》。
然而,二战的形式早已和一战不同,美国内部出现了一大批反对“孤立主义”的政客。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投身于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实力还十分弱小,所以并不适合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但一战过后,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家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如果想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二战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美国这些好战分子还分析到:以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战争波及到美国本土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战争只发生在美国之外,本国的经济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刺激经济的发展。
而在这些好战分子中,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当时,罗斯福曾多次提出美国应该参加二战,但他的提议均被国会否认。正因为这一点,让人们不得不怀疑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策划的“阴谋”。因为一旦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国会就必须同意参加二战。
其二是美国似乎在日本发动偷袭前就做好了准备。
除了美国国内的一些好战分子之外,美国似乎早早就做好了遭受袭击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事发前,美国的主力战机并没有全部留在珍珠港机场上,很大一部分战机都被安排到了其他地方。珍珠港机场上的战机都是美军从机库推出来的,给日军造成了一种满编的错觉。
除此之外,当时美军最为重要的三艘航母也不在珍珠港内,而这三艘航母恰恰是日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当日军飞抵珍珠港上空时,他们到处寻找三艘航母的位置却始终没有找到。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给出的解释是:这三艘航母都在执行其他任务。这难道是巧合吗?
虽然日军炸毁了12艘美军舰船,但只要航空母舰没有被毁,凭借美国的军工实力,很快就可以再造出来。
但最让人感到巧合的并不是三艘航母的出勤,而是美军在袭击当天都处于休假日。珍珠港上的所有美军医护人员则在前一天被通知取消休假。
当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全部到位,挽救了很多垂死的美国大兵。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执勤,因珍珠港事件而牺牲的美军人数将会更多。
最后一点被怀疑的原因是美国无视了所有警告。
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利益冲突日益高涨,战争更是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日本想对美国采取什么措施,美国的情报部门是绝对不可能察觉不到的,蒋介石当时甚至都察觉到了异样。
珍珠港事发前四天,国军情报部门就破译了一份日军电报,其中的内容就涉及到了日军将对美军发动袭击,但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
如此重要的情报相信美军不可能破译不了,如果在经过他们的分析,美军很容易就能掌握日军的意图。
当时,中国和美国还是同盟国,国军破译电报后第一时间就分享给了美国,但美国政府依旧无动于衷,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故意拖延了情报的传递时间,导致美国没有及时地收到情报。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可信,要知道,美国情报部门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能肢解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情报部门的功劳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以此来看,美国当时可能已经截获了电报,但罗斯福将此事压了下来,并在之后谋划了这场惊天“阴谋”,促使美国加入了战争。
对于珍珠港事件是美军的阴谋的说法,另一部分史学家表示不认同,首先他们分析了美军三艘航母为何会躲过一劫。
当时在各国海军中,战列舰其实是主力战舰,其重要性远高于航空母舰。美军停靠在珍珠港的8艘战列舰的造价也远高于三艘航母。企业号航母原定于12月6日返回珍珠港,但中途受天气的影响,耽误了返港时间,这才索性逃过被毁。
美军除了大量战舰和战机被炸毁外,还有两千多名士兵遇难,其中就包括了第一舰队司令——基德。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严重受挫,他们只能通过偷袭任务寻求战略上的平衡。除此之外,珍珠港事件导致美军在菲律宾的任务失败,四万名美军被俘,太平洋战局至此开始恶化。
如果说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的“阴谋”,那么美国为之付出的代价未免太过于严重。
另外按照美国人的行事作风,即使日军在珍珠港只炸毁了一艘战列舰,美国国会也会同意对日宣战,因为美国人无法忍受任何侵略行为。
而对于美国出台的《中立法案》其实早已形同虚设。
1940年年底,罗斯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舰队护航,并允许攻击任何德军潜艇。此后到了1941年,随着租借法案的签署《中立法案》失去了意义,同年7月,美军接管冰岛防务,此举标志着美国已经卷入了战争。
1941年8月,美英两国又签署了大西洋宪法,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反法西斯的立场。10月底,美国詹姆斯号驱逐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导致93名士兵和7名船员身亡。至此,美国对德国的仇恨愈发强烈。
如果说美国急于参战,那么他们可以在大西洋上制造一些摩擦,借题参战。而非在珍珠港费尽心思地上演这么一场“苦肉计”,最重要的是,代价也会远远降低。美国之所以没有借詹姆斯号驱逐舰参战,这就说明1941年之前,美国并没有做好投身战争的准备。
而对于美国不重视别国的警告也有另一种说法。
当时中统局破译日军的电报后,蒋介石立即发给了美国,但当时各国的情报部门通常会发送大量假电报迷惑他国,所以美国在接到电报后并不会盲目调兵遣将。
最重要的是,给美国发送电报的两个人分别是蒋介石和丘吉尔,他们恰好是美国参战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当美国接到电报后,无疑对内容的真假起了怀疑之心。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会对电报置之不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过于自信。
美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远高于日本,其钢铁产量是日本的五倍之多,石油产量更是占据当时世界的一半,美国始终认为德国才是他们的首要敌人,日本根本没有实力对自己宣战,而且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东南亚,即便日军真的对美国宣战,他们也会首先进攻菲律宾。
但正是因为美国的轻敌,日本才抓住机会偷袭了珍珠港,最终让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时至今日,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不管是不是美国的“阴谋”,事情已经发生,我们不必纠结历史的背后,总之,美国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战败,日军也从这一天开始就注定会走向失败。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4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7026295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