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的一天深夜,52岁的老兵郭益民在一位边民的带领下,沿着一条小路,悄悄地乔装越过了中越边境。
未经许可越境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但此刻郭益民的神情十分坚定,因为他发誓:“不找到战友的遗骨决不罢休!”
1979年,郭益民和战友李保良作为同乡好友,一起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李保良英勇牺牲。
回到国内的郭益民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他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把战友的遗体运回来,可由于机密需要封存30年,直到2009年他才能开始行动……
“我要是死了,你要想办法把我弄回家去。”
“那要是我死了,你也要想办法把我弄回家去。”
1979年3月1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激烈地进行,身在不同连队的战士郭益民和战士李保良在执行任务时意外相遇,那年,郭益民21岁,李保良19岁。
战场无情,两人来不及半分寒暄,短短两句生死约定就足以证明二人的友谊坚不可摧。
郭益民是河南许昌人,1978年,作为城市知青,他正在河南济源的一个农村插队,而李保良就是济源人。
他们的相识发生在这年年底,当时,越南军队屡屡犯境,邓小平审时度势,为了打出国内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决定对越南小惩大诫,一时间,各地都在扩充兵员,整军备战。
这天,市里来了负责招兵的同志,心怀报国之志的郭益民和李保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报名处,之前虽然同在一个村子生活,但两人却没有太多交集,战争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经过考核,郭益民和李保良都当了兵,并且还分在同一个连队,因为都是河南老乡,两人的交流逐渐频繁,郭益民比李保良大两岁,平日里,李保良就喊他郭大哥。
南下之前,郭益民和李保良都是连队里的重机枪副射手,等开赴广西集结的时候,出于战斗的需要,两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连队。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郭益民和李保良都跟随部队进入了越南,在动身之前,两人见了面,彼此各自留下了一句话:“谁万一牺牲了,另一个一定要把他带回家。”
当时,战斗进行地异常激烈,郭益民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心里非常难受,同时又感到害怕,因为他一直挂念着“弟弟”李保良的安危。
这次意外的相遇,郭益民有太多的话想对李保良说,但男人之间的感情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李保良也是如此,在说完同样的嘱咐以后,两位年轻的战士就各自回到了阵地。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会是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就在见面后的第十天夜里,李保良在执行阻击任务的时候,不幸被火箭弹命中,壮烈牺牲,因为情况紧急,部队来不及将其运回国内,只能就地掩埋。
几天后,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我军的压倒性胜利宣告结束,郭益民便跟随部队回到了祖国,一路上,他十分兴奋,一直想着回到家中和李保良大喝一场,叙叙友情。
所以,李保良回到老家许昌以后,直接托人询问李保良的情况,可一问就顿时愣住了,因为来人告诉他部队已经向李保良的家人发去了通知:李保良烈士在越南战场上英勇牺牲。
不仅如此,他还从李保良所在的部队里打听到,李保良的遗体并没有运回国内。
面对噩耗,郭益民感到精神恍惚,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不久前还在身边欢声笑语的战友李保良竟然一下子与自己天人永隔了,他后悔自己当初见面时没有多聊上几句。
“我一定要找到保良埋葬的地方,带他回家!”此刻,他的心里就剩下了这一个念头。
只是烈士遗体丢失属于国家机密,而出于国家保密的需要,所有的相关细节都有30年的保密期限,也就是说,此刻,郭益民有心无力。
之后的三十年,对郭益民来说十分地煎熬,他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李保良喊他郭大哥的场景,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郭益民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弟弟。
那些年,郭益民经常到李保良的家中慰问他的亲属,李家有了困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尽心帮助,渐渐地,两家就像亲如一家一般。
直到2009年3月16日,郭益民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因为这天是保密期过了的日子,他开始四处向人打听李保良牺牲的地方,只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想找到一个人又何其难!
“兄弟,你在哪里,你到底在哪里?”
自从2009年3月16日以后,郭益民到处打听着李保良遗骸的下落,但时间毕竟过去太久了,当时在部队的战士也大多退了伍,一连两个多月,他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好在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很快,郭益民寻人的事迹就在当地流传开来,这年5月份,许昌的一位热心市民告诉他可以写一个寻找烈士遗骸的横幅,然后走上许昌街头寻求社会的帮助。
郭益民深受启发,很快,许昌老兵寻找战友遗骸的报道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无数民众都自发加入了帮他寻人的队伍。
人多力量大,几个月后,郭益民就找到了线索,这年9月,当年参加过那场阻击战的战士赵德宽找到了他,并且认真地说道:“当时连队里的许平抢救过他,你去找找他吧,他是武汉人,只是家住哪儿就不知道了。”
许平
事情总算有了眉目,郭益民立即辞去了政府安排的铁饭碗,连夜收拾起了远行的行李,他的妻子和子女们也都支持他南下寻人的决定,于是,第二天一早,郭益民就背着行装前往了武汉。
因为担心家人挨饿,他走的时候没有拿多少钱,一路上,他就靠边寻找边打工维持生计,就这样,赶到了陌生的武汉。
我国是一个崇尚仁爱的国家,绝大多数百姓都习惯乐于助人,武汉当地的一名记者在得知郭益民的事迹后,专门写了篇报道,帮他寻找许平的下落,很快,看到报纸后的许平就见到了前来寻找的郭益民。
原来,当时李保良在被敌军的火箭弹命中以后,是许平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因为伤势严重,许平和几名战士便准备把他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抢救,许平告诉郭益民,李保良被抬下阵地后交到了战士陈建国的手里。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陈建国,就能了解进一步的信息,一时间众多媒体开始报道郭益民紧急寻找陈建国的报道,这次,没有出现意外,2009年11月27日,郭益民专门赶到湖南长沙与陈建国见了面。
“你还记得当年的具体情况吗?李保良埋在了哪里?”军人之间无须客套,郭益民说明来意后直接问道。
陈建国听后有些动容,他很敬佩郭益民的行为,他想了想,认真地说道:“那天的场景,我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吧,我把掩埋遗体的地点画给你。”
原来,当陈建国从许平等战士们的手中接过李保良时,李保良已经浑身是血,奄奄一息,但口里却还喊着“杀敌,不能放一个敌人过去”。
陈建国很是感动,他将李保良背在身上,边打边往北边撤退,一直走到距离祖国只有两公里的一处坡地上,陈建国发现李保良已经因失血过多停止了呼吸。
当时,眼前就是祖国,陈建国多想把李保良背回国内,可身后就有追兵,指导员为了活着的战士考虑,忍痛下令将牺牲的战友就地掩埋,陈建国没有办法,只好和另外几名战友含泪把李保良埋在了异国他乡,连墓碑都没来得及立。
听到陈建国的讲述,郭益民流下了眼泪,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李保良是好样的,这使他更加坚定寻找遗骸的信心。
很快,陈建国就画好了一张草图,上面标记着掩埋李保良的地方,之所以时隔30多年还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里就在祖国不远处。
见郭益民这般坚持,陈建国也决定和他一起寻找,就这样,2010年初,两人一起南下广西,准备从这里进入越境,寻找李保良遗骨的下落。
一路上,郭益民继续听陈建国讲述李保良当年在连队里的情况,两人也偶尔谈一下战斗的经过,望着沿途的大好河山,两位老兵心里都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拿命换来的和平是值得的。
几天后,两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广西边陲小镇爱店镇,因为经陈建国仔细回忆,从这里进入越南,是距离掩埋李保良之处最近的地方。
然而,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摆在了二人的面前,那就是该如何进入越南境内。
虽然边境上有着通达的道路,但两人没办护照无法出国,更何况中越毕竟曾是交战的双方,要想从越南找回战友的遗骨也并非易事,望着边境上的青山绿树,两人心中很是惆怅。
为了得知那块埋骨地的具体情况,两人只好雇了当地的一位边民,委托他去越南打听情况,而他们也只能在镇上的小店里暂住。
几天后,边民回到了旅店,对郭益民二人说道:“你们说得那块地已经成农田了,我挖了几下,没有发现遗骨。”
听到消息后,原本就十分着急的郭益民心中更加难受,他不相信战友的遗体就这么没了,此刻,他的心里涌现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怎么样,自己一定要去看看,眼见为实。
“我的兄弟在战场上都没了,总不能连块骨头都没有吧……要是有一天我也到了下面,让我如何和他交代。”
因为心情迫切,郭益民来不及办理护照,他让陈建国先行返回了长沙,因为他决定在边民的带领下乔装进入越南境内,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天夜里,郭益民化妆成当地边民的模样,紧紧地跟在边民向导的身后,边民对边境地形非常熟悉,他特意选了一条隐蔽的小道进入越南,虽然凶险万分,郭益民也无惧分毫。
进入越境后,两人急速地朝着埋骨之地前进,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陈建国所说的地方,郭益民看着山坡早已成为了农田,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他拿着早就备好的工兵铲随即开始了挖掘。
原本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郭益民却一直没有停下,正如边民所说,这里没有挖到遗骨,眼看天快亮了,再挖下去将十分危险,郭益民只好无奈地跟随边民原路返回。
临走之前,望着空无一物的黄土,郭益民再度流下了热泪,他无法接受找不到战友的遗骨,可事实摆在面前,他又别无他法。
只见他捧了一抔黄土缓缓地装进了口袋,然后小声地对着大地说道:“兄弟,我带你回家。”一旁的边民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就这样,郭益民回到了国内,不久又返回了故乡,也可能是陈建国记错了位置,也可能是人为之后沧海桑田的变化,总之,李保良烈士的遗骨永远地埋藏在了异国他乡。
郭益民带“土”回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其中有一些就是当初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他们中的一些人纷纷赶到了许昌,来送李保良烈士最后一程。
2010年清明节这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越战老兵聚在了许昌,他们和郭益民排成一排,目视着带回来的黄土,默哀了许久。
随后,郭益民亲自将黄土撒入了黄河,最终让李保良回到了黄河母亲的怀抱,这天,许昌当地的很多百姓纷纷赶来为这位英雄送行,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完成了自己30多年的心愿以后,郭益民仍没有忘记这位兄弟,他在家中摆起了李保良的画像,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祭奠一番。
一年后的清明节,郭益民在李保良家属的陪同下再次前往了广西,一年多来,他已经来了很多次。
原来,郭益民从报纸上得知李保良已被广西当地政府迁到了广西宁明烈士陵园安葬,位置就在3区3排9号,看到这一消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过来为李保良扫墓。
这天,郭益民再度泪流满面,只见他紧紧地抱着李保良烈士的墓碑,迟迟不肯松手,尽管他知道这里的只是李保良的衣冠冢。
“兄弟,哥又来看你了,哥陪你说说话。”听到郭益民的倾述,李保良的家属都很是难受,他们知道这么多年郭益民为了找李保良吃了多少苦,一家人都对他很是感激。
“郭大哥,这么多年多亏有您,您的心意我们李家人永远不会忘记,您就是我的亲哥哥!”李保良的二弟李有良真挚地说道。
这天晚上,前来扫墓的李家人都到了宾馆休息,郭益民却没有离开墓地,他要在这里陪自己的老伙计一晚,自从得知李保良的墓被迁到这里以后,每次他来都会陪上一夜,因为他怕兄弟孤单……
虽无血缘,早是至亲,郭益民和李保良的战友情感动了无数国民,而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还有很多的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类似郭益民寻骨的经历仍在进行。
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繁荣昌盛的祖国,但还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曾经有一批又一批战士为了保卫子孙后代的和平付出了青春和鲜血,保家卫国、民族复兴,我辈义不容辞!
仅以此文向所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5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79042958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