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中国人掌控太阳能源的神话
神话变现实:中国的“人造太阳”(二)
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大战略思维观察能源未来
刘静 刘荣庆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想法,从史前就产生了。
媒体以大战略思维观察人类掌控太阳能源科技报道时,会遇到对远古神话用辩证法认识论分析的问题。
原始人类的拜日图腾、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祭日岩画,即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幻想。《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中国远古人类早就滋生了掌控太阳的豪迈遐想——“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山海经》讲得模糊些。到汉时《淮南子》里,记载得便较详了。后羿射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太阳过多,酷热干旱难耐,帝尧派羿用箭射落九个太阳。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了十个太阳出来。“阳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学家袁珂释读说:“大木,指(神木)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居下枝的大约是运行天空回来休息的太阳,居上枝的大约是值班刚出发的太阳。‘皆载于乌’:传说日中有踆乌,即三足乌,又称阳乌、金乌,为太阳精魂的化身,皆载于乌,意即太阳为乌所载而运行于天空。”(袁珂《古神话选译》第260—26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初版)《楚辞•天问》“羿焉禅日,乌焉解羽?”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淮南子•本经篇》)
从气象学分析,当天空出现适当的云、足够的水汽、较小的风及较为稳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在传播中会遇到冰晶体而出现偏折,会天空中便有可能产生幻日虚像——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十日并出”。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山海经•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经》“女丑之尸”,指代替受祭之活人,衍化为称谓祭祀之神主、神象,如奢比尸、夏耕之尸、戎宣王尸。袁珂认为,“夏耕之尸”指逃亡巫山夏人之后裔祭祖时所绘岩画或帛画中的先灵形象。其实,上古社会“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时期的原始傩戏、傩仪、跳傩(祭祀戏剧)的“尸”(扮受祭者的活人),与袁珂的判断相一致,似更接近史实。
女丑、后羿均为远古巫觋、原始部落首领。女丑骑独角龙巡视民情,驱除旱魃求雨,“生而十日炙杀之”,牺牲得英勇悲壮。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打败为非作乱的九个以太阳为图腾的部落,同样有着博大的胸襟与无所畏惧的精神。
毛泽东对神话故事里的矛盾同一性做过通俗的解说:“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逰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所说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转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维的、想像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变化。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种神话中的(还有童话中的)千变万化的故事,虽然因为它们想像出人们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够吸引人们的喜欢,并且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马克思),但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矛盾之一定的条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31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
社会紧急救助报道的大战略思维,并不排斥媒体人在科技领域报道中的丰富想象力。
媒体在报道利用太阳能发电与发展可控核聚变的科研成果、能会生产力现实等人类未来能源方式时,《羿射九日》等中国神话故事作为新闻背景使用,可以为新闻增添民族民俗文化的瑰丽包彩。
“……记者每次寻根揭秘报道都是一次创造活动。对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秘’、‘奇’、‘根’的寻秘者、揭示者如科学家、发明家、经济学家、考古与历史学家等,每个发现,每个发明,都是追求成功的创造。‘所谓发明创造,就是与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伯特语)”(刘荣庆 刘婷《新闻民俗学》上卷第557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大战略思维要求记者将具体的现实的科学成就置于全国、全世界的空间、置于当下与将来社会发展的时序里分析研究,指出其利弊得失。人云亦云,平庸而懒于思索的媒体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作者简介:
刘静,航空院校毕业,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任职,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担任高管。熟悉和了解国有企业的管理,拥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在工作期间不断精进,先后取得美国培训师协会(AACTP)认证的促动师,国际最知名的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专业教练,受邀为国企培训师,专注于企业管理、团队领导力、有效沟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近几年,深感传统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影响,认真学习体验父母转型和孩子教育、家庭建设,通过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考核,获得智慧父母教练证书,关注青少年成长、家庭教育、职场解压等。同时,受家庭熏陶,辅助父亲完成有关新闻报道研究及新闻专著。目前,正在编辑《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
刘荣庆,笔名卜元,号新丰醉翁,1940年农历10月16日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创建学科有新闻民俗学(同名两卷本专著于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两卷本100万字已结集待出版)。散文随笔游记四卷本300万字《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由作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两卷本《诗画比翼》已结集待出版。中国民俗学会员、陕西民俗学会顾问,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新闻出版(版权)和电影质量检测中心专家库成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顾问。
如今——
八十老翁血气衰,
电脑练笔防痴呆;
疫情施虐奈如何,
《双子星》里寻畅快。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1:0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29587295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