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1932年的一天,“空军战神”高志航4岁的女儿高丽良,正抱着一大堆妈妈刚给她买的玩具,坐在地上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此时在她身边的奶奶和妈妈却都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年幼的高丽良看到之后,不理解,也不明白。而当她后来理解、明白后,一切都已经迟了。
当天晚上,高丽良被妈妈抱着去上厕所,突然她感觉到有水滴落在了自己的脸上,高丽良舔了一下觉得咸咸的。年幼的她不知道,那是她妈妈的泪水。
不久后,一辆黄包车来到了她家门口,是来接她妈妈葛莉娅离开的。
离别前,葛莉娅满是泪水地望着女儿,然后别过头坐上了车。而年幼的高丽良只呆呆地望着母亲离去的身影,嘴里轻声喊着“妈妈”,然后看着车子越行越远……
高丽良不曾想到,这竟是她与妈妈最后一次见面…
图为高丽良幼时和父母(左一、左二)的合影
2018年,一则“‘空军战神’高志航之女泣寻母亲”的新闻横空而出,引发众多关注。
此时的高丽良已经89岁了,即将进入鲐背之年,她的母亲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但高丽良依旧坚持寻母,她满含热泪地说:“我想我的俄罗斯妈妈。”
那么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高丽良的母亲因何离开?高丽良的父亲又去了哪里?
高丽良
关于高丽良的父亲高志航和她的母亲葛莉娅的相遇,说来也是缘分使然。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
1908年,高志航出生于辽宁省通化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高志航最大的梦想就是报效国家,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经过努力,高志航考进了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炮科队,成为了一名军人。
1924年,东北军空军成立,决定从陆军中选拔百名学员来学习飞行技术,然后再从这百名学员中选出28人前往法国航空学校留学。经过重重选拔,17岁的高志航脱颖而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高志航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了高志航。
随后,高志航跟同学们一起前往法国,开始学习飞行技术。1927年学成之后,高志航和他的同学们一同回到了国内,高志航成为了飞鹰队的一名队员。
高志航
1928年5月,高志航和他所在的飞鹰队到蒙古执行任务。在这里,高志航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葛莉娅。葛莉娅是流亡中国的一个俄罗斯贵族小姐,她是高志航的第二任妻子。
高志航的第一任妻子是在家里人安排下迎娶的,后来她因为意外离开了。
说起高志航和葛莉娅的相遇,那绝对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这天,在黑龙江执行任务的高志航来到了一家外国人开的商店,接待他的售货员是一个只会说俄语的人。因此,不会说俄语的高志航一句话也听不懂,两人一番比划后,依旧不理解对方。突然,高志航灵机一动,尝试着用法语跟这个售货员交流,但这个售货员还是听不懂。
正当两人都有些不知所措时,一个个子很高,皮肤很白的外国女性走了过来,用法语跟高志航交流了起来,而这个女性就是葛莉娅。
葛莉娅和高志航就这样相识了。很快,这对年轻的男女就坠入了爱河。在爱情的促使下,两人干脆先斩后奏,在满洲里结了婚。
高志航
成婚后,高志航将葛莉娅带回了自己在吉林的老家见父母。
可思想有些传统的高志航父母,对于儿媳是洋人这件事很不满意,他们无法接受外国人做他们的儿媳妇。因此,他们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让两人进门。
没有其他办法,高志航拉着葛莉娅在门口跪了下去,而那个时候,葛莉娅已经怀有身孕。迫于无奈,高志航的父母只好接受了这个洋人儿媳。
来到这个新的家庭后,葛莉娅改变了很多,她换掉了自己原本的服装习惯,改穿中式服装,还脱掉了高跟鞋,盘起了头发,努力地想要融入这个家庭。
为此,她还学会了说东北话。
婚后高志航和葛莉娅的感情非常好,生下了高丽良和高友良两个女儿,生活过得平安幸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突然降临到了他们这个小家庭里。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来到了南京军政部航空署,成为一名少校飞行员。但南京当局却有着一个特殊的规定——空军军官不能和外籍女子结婚。
这对于高志航和葛莉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毫无疑问,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得失面前,高志航选择了民族大义。
葛莉娅理解丈夫的选择,为此,她还曾经给丈夫写过一封信,劝说道:“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后悔一辈子的。家仇国恨不是儿女私情可以湔雪的,别为我操心……”
葛莉娅的留言
随后,高志航和葛莉娅办理了离婚手续。
离婚后的葛莉娅依旧居住在上海,高志航还经常会去探望她。
然而国民党当局发现了这件事,他们决定要将葛莉娅驱逐出境。葛莉娅是一个勤劳淳朴的贤妻良母,为了不让高志航为难,她将小女儿留给了高志航,自己则抱着大女儿高丽良回到了东北。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高丽良被留在了奶奶家,葛莉娅坐上了黄包车不知去了哪里。
每次提到母亲,涌到高丽良心头的都是遗憾。
尤其是跟母亲分别后的那两次擦肩而过,是高丽良一生的遗憾……
图为高丽良年轻时的照片
1937年8月13日,淞沪大战爆发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计划空袭杭州、南昌、虹桥等几个机场,准备一举摧毁中国的空军。
当时正值台风过境,中国空军决定主动进攻。
而此时的高志航也接到了命令——飞往杭州笕桥轰炸日军的第三舰队。
8月14日,长谷川清命令驻扎在台北的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空袭杭州笕桥机场,企图将中国空军扼杀在摇篮里。
此时,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的高志航,率队上空迎击。
最终,经过不到30分钟的激烈战斗,第4大队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己方仅1架战机轻伤,日军也随之逃之夭夭。
此次战斗,中国空军开创了首次对日空军空战全胜的记录。
高志航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空军一人,被誉为“空中战神”。
这一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在河南周家口机场接受苏联援华战机时,部队突然遇到了日军的轰炸。看着那么多的人就这样死去,高志航跑到了一架飞机面前,跨进座舱,准备起飞迎战。但高志航尝试了两次,却发现飞机无法起飞。
见此,高志航的战友们劝他避一下。
可高志航却非常坚定,他说:“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
说着,就准备第三次尝试。但在他尝试的一刹那,炸弹突然从空中袭来,就这样高志航和14架飞机一同消失在了火海当中。
而此时的高志航只有30岁,高志航牺牲后,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高度评价了他的事迹。
周恩来称赞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
蒋介石称:“中国宁愿损失百架飞机,也不愿意失去一位高志航。”
张学良评价这位东北同乡:“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可见,高志航在当时的贡献、影响有多大。
高志航牺牲时,高丽良才只有8岁。其实,父亲对于高丽良来说一直是个很模糊的身影,在高丽良4岁的时候,她就离开了父亲身边,跟奶奶、姑姑生活在一起,再没见过父亲。
而在1935年,高丽良的爷爷和叔叔曾去上海找过高志航,但当时因为高丽良年纪小,他们就没有带她。高丽良后来听爷爷说:“我们赶到上海后,你父亲来接我们,看到你没来很伤心,他还偷偷转过身抹眼泪。”
因此,即使父亲的身影在自己心中很模糊,但在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高丽良依旧很伤心。得到消息的那天,她趴在枕头上哭了很久,悄悄地对自己说了一句:“我是没有爸爸的人了。”
高丽良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英雄,是被日本鬼子害死。从这之后,她就非常痛恨日军,她迫切地想为爸爸报仇,只要有人去打日本鬼子,她就一定会跟着去。
对于自己的母亲,高丽良一直都有着很深的印象。
尤其是母亲离开的那一幕,一直是高丽良难以忘怀的。
高丽良的母亲离开后不知去了哪里,但高丽良曾经两次与母亲擦肩而过……
高丽良
第一次是在高丽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她的老师告诉她:“你回家拿笔记簿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女人来学校找你。”
回到家后,高丽良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告诉她,应该是她的妈妈来找她了,但两人阴差阳错之下错过了。
对于当时自己和母亲的错过,高丽良感到非常的遗憾。她常常想,如果自己当时没有回家拿笔记簿,会不会就可以和母亲重逢?但人生没有如果。
长大后,高丽良瞒着家里人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成为了一名战士。
有一天,高丽良和战友们外出时,她遇到了一个长得很高,金发碧眼的外国女性,这个外国女性看到高丽良后就一直盯着她,似乎是想对她说什么。
两人隔着窗户遥遥相望,高丽良觉得这个女性就是自己的妈妈。但当时部队纪律严明,队长又要求她立刻归队,高丽良只好匆匆地离开了那里。
就这样,高丽良再次和自己的母亲擦肩而过。
每次想到这个遗憾,高丽良都感到心痛不已。
然而,即使是屡屡错过,高丽良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寻找母亲。
1949年6月,高丽良被调到了《北平解放报》工作。
后来,高丽良在昆明成了家,和丈夫生下了四个儿女,有了自己的新生活。
但母亲对于她来说,仍旧是一个执念。
后来,高丽良来到湖北宜昌寻找父亲的安葬地,通过不断走访,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
然而关于母亲的下落,却一直都没有任何消息。
高丽良曾在哈尔滨寻找母亲,还曾经写信到俄罗斯各地打听,但她一直都没有得到母亲的下落。因此,寻找母亲的这个执念,就扎根在了高丽良的心中。
2010年,为了寻找到母亲,已经81岁高龄的高丽良一路奔波辗转,来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这段时间里,每次不管在路上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一个老太太,高丽良都会凑上前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母亲,她实在害怕自己和母亲会再次错过。
对此,高丽良说:“半个世纪前,我已经错过了在街对面远远看着我的那个金发碧眼的女郎,我不想再次错过。”
然而,在这趟旅程中,高丽良并没有找到自己母亲的下落,最终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国内。
但高丽良并没有因此放弃。
2018年,高丽良再次发文,想要寻找母亲葛莉娅,这件事一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为了寻找到母亲,2018年7月,已经89岁高龄的高丽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接受采访时,提起母亲,高丽良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她说:“妈妈,我从4岁离开您,如今我89岁了,可我还是想你,我真的好想您……”
图为高丽良忆母
高丽良的一生都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母亲,但却一直毫无音讯。
这对于高丽良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高丽良的故事告诉我们,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多陪伴她们,及时行孝,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战时期,像高志航这样人的还有很多,他们为了民族大义可以抛弃家人,抛弃爱情,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这些革命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英雄是需要被铭记,被尊重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因此,我们要学习英雄敬畏英雄。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1:2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32692296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