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定县抗日英雄传(92)开国将校之孙鸿志:曾受到总部嘉奖

更新时间:2025-05-13 19:06:33 阅读: 评论:0

路西整训

从1938年11月开始,日寇对冀中进行“五次围攻”,国民党反动派也由消极抗战进而积极反共。我22大队、24大队虽然在反摩擦斗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反日寇围攻中连续受到挫折。中共中央针对冀中形势,派程子华任冀中军区(八路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王平任副政治委员,并带来了一大批斗争经验丰富的红军老干部加强各级的领导。1939年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发出了整军训令,冀中军区根据指示确定了以加速“正规化、八路军化”为目标的整军方针,分期分批地创造主力兵团。

分区决定,22大队、24大队参加第一批部队的整训。部队到达山区后,和另外的两个营共8个营,于1939年3月合编为第17团。连队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和健全了政治机关。孙鸿志同志任政治处主任,下设组织股(总支书兼)、宣传股、除奸股(特派员)、敌工股、民运股,并设有宣传队。在政委领导下,由政治处主任负责全团政治工作。各营设正副教导员,各连设正副指导员,作为政治机关派到营连的政治工作人员,和营长、连长享有同样职权。各连还配有一名文化教员,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各级政治干部从组织上建立健全起来。

针对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新入党的共产党员,又多是青年学生和乡村略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不会做政治工作的情况,17团进行了各级干部职责的教育。王平副政委亲自到团训练干部,传授红军连队政治工作经验,使基层干部学会了不少工作方法,提高了管理教育部队的能力。在建立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军事干部来自旧军队,对于政治工作不了解、不习惯,加上政治干部本身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上的某些缺点,因而产生过不少矛盾和误解。这表明在建立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确有一番斗争。但是,在政治工作制度的教育下,人们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特别是政治干部注意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和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矛盾和误解就渐渐少了。

建立了干部政治学习和战士政治课制度。曾发生这样的笑话:问一个战士“八路军的总司令是谁”,回答“于司令”(7分区司令),有人纠正说,“不对,是吕司令”。连长忍耐不住插话说,“我们部队教育太差,连总司令是毛主席都不知道”,逗得大家哄然大笑。这样的事那时并不奇怪。可见,进行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整训期间进行了关于六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教育,以及政治委员、政治机关、政治指导员的职责教育等,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打开了战士的眼界, 提高了民族觉悟,激发了对敌仇恨心,创造了进行政治工作的有利条件,为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反对不良倾向的斗争,整顿了纪律。当时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军阀残余,对有错误的战士任意打骂,甚至曾发生过集合全营战士看着用军棍打犯错误的人,严重损害了官兵关系和军政干部的关系。军阀残余的另一种表现是,士兵可以任意打骂群众,侵犯群众利益。这种倾向严重地障碍着新型的军民关系的建立。在整顿军纪过程中,8连有个司务长因为诱奸一个少女和贪污而被枪决,在部队引起了很大震动和强烈反响。这使大家认识到八路军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不可动摇的。还有一种倾向是封建残余、自由主义。这主要表现在来自联庄会的部分人员中因有同乡、家族亲戚关系,摊摊伙伙,有了缺点不批评、不反映,相互包庇、任其自流,障碍了新型同志关系的建立。这些问题都通过教育,提高认识,逐渐克服了。

连队还建立了若干政治组织。如青年队是连队的青年组织,它对于组织青年学习,展开文娱活动,进行各种比赛,突出完成任务等方面起到党支部助手作用。建立了救亡室,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起经济委员会定期公布账目,改善伙食等等,活跃了连队生活。

17团还在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方面下功夫,改变了部队的军容、军貌,克服了农民习气和懒散作风,提高了部队的军事技术水平,建立了一整套正规而紧张的生活制度和生活秩序。总之,这次整训奠定了“正规化”、“八路军化”的初步基础,对尔后部队的发展,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孙鸿志同志于其有功焉。

三战三捷

保定市地方志记载:孙鸿志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平汉路破交战、五一反“扫荡”等战役战斗。特别是1940年12月参与指挥的“宣村伏击战”,歼灭日军100多人,炸毁汽车40辆、坦克1辆、重炮7门,并使平汉铁路运输中断3天。为此,作为团政治主任的孙鸿志与团长闵洪友等一起受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的通令嘉奖。1941年1月,孙鸿志参与指挥南龙岗反袭击战斗,歼灭日军150余人,用轻武器击伤敌机1架。这场战斗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团战例选编》中的第一个战例。

百度百科也记载说:孙鸿志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历经了无数次殊死战斗。其间,1940年12月在平汉路宣村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1941年1月在南龙岗战斗中又一举歼灭了号称“常胜军”的日本鬼子神岗中队。

在《人民子弟兵第17团》中是这样记载的:孙鸿志及他所在的17团参加路西反“扫荡”,并且是“三战三捷”,其中就有“宣村伏击战”和“南龙岗反袭击战斗”。

首战高门屯。由于我军“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

打击,从1940年11月9日起,日寇首先以6000人的兵力对北岳区易县、满城等地区分兵8路大举进犯。又于13日起,完县、唐县、灵寿之敌对阜平、曲阳等地区进行扫荡。我冀中部队为配合北岳区反扫荡,11月15日至26日发动了以破袭石德路为重点的冬季第一期战役。17团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奉命再次展开战役攻势,于12月9日通过平汉铁路进到定县新乐以西、曲阳以东、唐河以南、沙河以北的三角地区。军区首长指示:17团在这一地区要积极活动,切断敌之交通,坚决打击敌人,力争把敌人从山区拉回来。

部队怀着与路西兄弟部队并肩战斗,要做好样子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到达这个地区,侦知敌伪三四千人进到阜平地区,每天有汽车百余辆、日军约一个中队从定县押运物资到曲阳县补给进到山区的敌人,决心在定曲公路上高门屯村附近设伏打击押运物资的敌人。兵力部署:一二营位于路北,三营位于路南,部署东西两个口袋,预计将先头敌人放过去,将敌拦腰切断,分作两股各个歼灭敌人,并做好了全团战斗准备。于是在12月14日夜按预定计划和部署,17团部队开进了高门屯附近地区部署妥当,沿公路两侧敌人可能利用的凹地、坟地、坡地都布满了集束手榴弹并进行了伪装。

次日上午十点左右,我发现一辆汽车载着几十个敌人从东向西疾驶而来,进到了东设伏区以后继续向西疾驶。于是团长发出开火信号,地雷爆炸,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冲锋号声一响,战士们象猛虎扑食一般冲向敌人。只十来分钟就干净利落地歼灭了敌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二三十支,汽车被烧毁。这一初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部队士气,为在这一地区作战起到了有力的战斗动员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1:2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33722296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定县   晋察冀   将校   嘉奖   英雄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