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抗日战争中,驰骋印缅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成为抗战历史中的亮点。随着对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的研究,这支战斗力强悍的中国军队成了国人喜闻乐见的谈资,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为了“扬我国威”或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有很多添油加醋,各种谣言在社会上
抗日战争中,驰骋印缅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成为抗战历史中的亮点。随着对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的研究,这支战斗力强悍的中国军队成了国人喜闻乐见的谈资,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为了“扬我国威”或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有很多添油加醋,各种谣言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广为流传——“孙立人活埋日军俘虏”就是流传最广的之一。
孙立人
关于“孙立人下令活埋日俘”在网络上流传的三个版本,最早见于《孙立人活埋过日军俘虏吗》一文,该文对流传的“三个版本”进行了归纳。
版本一:一篇题为《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在台湾去世》的文章中称:“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10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需要指出的是,此版本仅仅称:孙立人命令参谋“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并没有涉及“活埋”问题。须知,“枪毙”和“活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至于究竟“枪毙”了多少日俘,版本一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
版本二:孙立人下令处决日俘始于1942年仁安羌一战——“战斗结束后孙立人下令审问33师团战俘,凡曾入华作战的一律就地处决。这几乎成了后来孙立人部不成文的规定。”显然,版本二把“孙立人下令杀日俘”的时间,从版本一的1943年12月,提前到了版本二的1942年4月。这多少是受王楚英的《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一文影响的。
版本三:《二战中与张自忠齐名的中国将领孙立人》一文称:“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领新平洋。当被俘的日军带到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结果,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唯一生还的倭寇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
这是“活埋说”之源头。值得注意的是,此原文写的是“活埋”“投降”的日军官兵,即“杀降”。“杀降”的性质比“杀俘”更加严重,严重违背人类道义、违反国际法。版本三是版本一的升级——从“枪毙日俘”,升级为“活埋投降的倭寇官兵”;从没有具体的“杀俘”人数,升级到具体“活埋”了“1200”名“投降的倭寇官兵”。
“1200”这一数据,来源于王楚英说。查中日双方的相关战史官书,均找不到孙师“活埋1200日俘”的记录。唯有王楚英等“亲历者”的忆述涉及“1200”这个数据。王楚英在《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中称:仁安羌一战“歼敌三千余人,敌弃尸一千二百多具向马圭逃窜⋯⋯”。笔者在《仁安羌解围战考》一书中,曾用充分的理据证明王楚英的这一说法严重失实。
王楚英是著名的“抗日老兵”,其身份特殊、多变,举凡重要的历史场合,他都“在场见证”——打仗时,他一会儿在印缅前线,一会儿又在滇西战场。胜利时,他便立即出现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受降;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将领,他都曾经与之比肩同行——既是“驻滇参谋团上尉参谋,被派驻英军”,又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驻史迪威处联络参谋”,还与温盖特将军一同遭遇“空难”——虽然温盖特死了,但“同机”的王楚英却还活着。此外,举凡没有亲历的抗战史,王楚英均敢以亲历者的身份大侃特侃。据其本人统计,仅在2005年,前来采访他的媒体就有180多家,在一些国家级电视台制作的权威历史纪录片上,王楚英更作为重要的口述者和历史见证人,频频亮相。一时间,王楚英所言,几成“权威发布”。因此,王楚英的“敌弃尸一千二百多具”说,成为“活埋1200倭寇官兵”数据的“来源”就不足为奇。
或许,这些说法的作者思路也许是这样的:既然“敌弃尸一千二百多具”,那么,孙师打扫战场时将其“掩埋”便“顺理成章”。既然孙师“掩埋”了“1200”多具日军尸体,则完全可以把“掩埋”转换为“活埋”——这样将更“抢眼球”。但“活埋”者,必须不是“尸体”,而是活人。于是,《二战中与张自忠齐名的中国将领孙立人》一文的作者就为“活埋”说捏造出一个“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的前提条件,将王楚英的“敌弃尸一千二百多具”,“升华”为“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的谣言。此后,“孙立人下令活埋1200日俘”说便不胫而走,各类网文跟风迭传,变本加厉,把“活埋日俘”的数字,翻倍增加为3000。有道是“众口铄金”,“孙立人下令活埋三千日俘”的谣言,遂成“事实”。
为求逼真生动,《二战中与张自忠齐名的中国将领孙立人》一文还加插了一个“台湾人”的细节,称:“唯一生还的倭寇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
日俘中有台湾人之说,源于二次缅战的亲历者、新38师上校参谋殷叔明和孙立人将军到台湾后的秘书沈克勤的著述。据沈克勤记载,1944年3月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孟关时,活捉了一个日本兵,名叫“今田宽敏”,此人并非台湾人。但参与审问日俘的钟正平却是台湾人。钟正平原是日军的一个通信兵。在一次执行监听新1军电话的任务时,主动跑到新38师的阵地来投降。孙师经过考验,证明其真心反正,遂派其参与审问日俘的工作。《二战中与张自忠齐名的中国将领孙立人》作者是把各种书籍的记载搅和在一起,任意剪裁拼接,把“今田宽敏”,改为“山田进一”,再把钟正平“台湾人”的“张冠”,“李戴”在“山田进一”头上,以使其“孙立人下令活埋1200日俘”说“活灵活现”。
事实上,从1942年2月至1945年5月,在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中国驻印军负责的缅甸战区中,是极少能够俘虏到日军官兵的。偶然擒获一两个,都当作重要的情报来源使用。只有在1944年8月4日中美联军攻取密支那之后,才在战场上找到了187名完全丧失作战能力、丧失逃跑能力的重伤病员作“日俘”。另据中国驻印军新1军政治部主任孙克刚的《缅甸荡寇志》第207页上记载,中国驻印军新1军击毙日军33082人;伤敌75499人;俘敌323人。再查中日双方的战史官书,均无“1200日军官兵集体投降”的任何记录。可见,关于“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说,完全是凭空捏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孙立人活埋日军,孙立人活埋日军是否真实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孙立人活埋日军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23: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2004629342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