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民无信不立)

更新时间:2025-05-25 21:34:38 阅读: 评论:0

导读: 公民儒学对于先秦儒学,有一个认同和继承的追求。儒学创始者孔子,是个讲究诚信的人。在他看来,信,不仅仅涉及个人信誉,而且关乎国家政治的兴衰成败,人生命运的生死存亡。《论语·颜渊》有一段对话,颇能体现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其中说道:子贡问

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

公民儒学对于先秦儒学,有一个认同和继承的追求。儒学创始者孔子,是个讲究诚信的人。在他看来,信,不仅仅涉及个人信誉,而且关乎国家政治的兴衰成败,人生命运的生死存亡。《论语·颜渊》有一段对话,颇能体现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其中说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家和民众的信誉,被孔子认作立足的根本。

这段话对于今人仍有启示。环顾全球,从政治国理政者千万,不讲究信誉者实在也是不少。今日出兵他国,明日制裁别人,或认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称某国为疫情病毒泄露国,或突然抽身阿富汗;其所作所为,根本不讲究国家信誉,今日退出这个群组,明日放弃那个条约。这类肆意消费国家信誉的做法,实在令人遗憾乃至愤怒。

现代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社会交往和国家关系的契约化。一旦双方协议达成,任何一方都不宜撕毁协议,放弃责任与义务。所以,信誉于今更为重要。一旦国家信誉葬送,许多社会交往和经济和社会活动就无法真正展开。孔子所谓“无信不立”,正切中当今社会生活的命门。

为什么说“民无信不立”?那是因为,信用或者信誉,是对既往承诺的认同,是对基本原则的坚持,是行事底线的维护。只有坚持信用或者信誉,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合作才可以进行,关系才得以维护,事业才得以持续。讲究信誉,不仅在于寻常时期或顺利过程中,尤其在于困难时期,挫折过程中。无论社会组织、政党国家还是个人,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应该自觉继承自身信誉,而不可随意消费信誉,造成失信局面。

公民儒学重视孔子“无信不立”的原则,并力争将之发扬光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民无信不立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0: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2009996343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一句   民无信不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