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麒麟卢俊义!(玉麒麟卢俊义,历史上确有其人)
卢俊义《水浒传》梁山二号英雄,祖籍大明府。《水浒传》是一部小说,卢俊义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还是真实的人或原型人物,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经考证,卢俊义的名字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为“卢锦义”,在《水浒传》中为“卢俊义”。大名县方言中“进”与“军”同音。《大宋宣和遗事》写于南宋,类似历史故事。卢俊义有自己的历史阴影。大名县确实有两个卢俊义庄园:一个在大捷乡尖庄村南,北宋大明府城墙东北角。这个庄园的遗址并不是卢俊义在大明府的府邸,很可能是明初水毁大明府后卢俊义的后人迁到这里的。目前陆没有姓;在北宋大明府城东南30里一碾头乡东刘庄村西北。刘庄村的陆家是从陆家庄迁来的,代代相传是卢俊义的后代。
*** 图
2011年12月31日,河南卫视《知根知底》栏目组致电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称欲 *** 一档名为《鲁》的节目,希望能帮助寻找卢俊义的后代及其相关遗址、遗物或家谱。于是,1月3日下午,我驱车前往埝头乡东刘庄村采访调研。受时间限制,很多问题没有调查透彻,但还是觉得收获很大。
一.调查
东庄村位于大名县东南部。在村“两委”办公室,我们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鹿心社、陆等村民进行了座谈。东庄村980人,只有陆和刘,陆近500人。刘,明初山西人。在刘搬来这里之前,陆住在陆家庄,一个古老的土著家庭。清朝末年,全村只有八户人家,他就从陆家庄搬到东刘庄村,防范夜贼。
明初山西移民最明显的遗传特征之一就是脚趾甲分为两部分,这是大明本土人所没有的。陆海望等人的脚趾甲是完整的,所以他们是原住民。陆练习拳击已经好几代了。他手下的大多数人身体强壮,但很少有人瘦。陆的爷爷是个武术超人,但现在他已经放弃了武术。据说,该县的燕清泉原属卢家全,后经燕青发展为燕清泉。
陆家庄遗址位于刘庄村西北一里处。不仅刘庄村的人世代相传该村的吕姓是卢俊义的后代,而且陆家庄遗址是卢俊义的故里,周围的村庄也是这么说的。现存的陆氏族谱只能追溯到清朝中期。之前的族谱因为战争、悠游资源网的灾难等原因丢失了。,就不细说了。但自卢俊义以来,族谱不乱,鹿心社是卢俊义的第27代孙。胡文华《卢俊义及其府邸传说》中提到卢改之是卢俊义的“第十七世孙”,明显与事实不符。鹿心社称吕改之为表哥,十七代孙是二十七代孙的错误。目前,卢俊义在刘庄村已流传到30世纪。
关于卢俊义的事迹,陆家的传说与《水浒传》中的记载有很大出入。
*** 图
据姓陆的人说,卢俊义武功高,练过“长拳”,作战勇猛,但不是富商,而是家境贫寒。他以农业为生,他的房子是用泥土建造的,他的墙是树篱。墙外常种些丝瓜和豆子,在墙上攀援,但院内也围得严严实实。陆家庄位于北京的大明府,从东南的朝城县官道穿过。宋江等人在大明府活动时,得知卢俊义武功高强,有意赚取卢俊义的入伙。正巧隆冬时节大明府闹饥荒。卢俊义带领全体村民抗税,被官府抓获,投入大明府的大牢,并放火烧卢俊义的房子。宋江等人白天劫狱,救出卢俊义。无奈之下,卢俊义投奔了宋江的队伍。后来宋江等人拉拢他,做了官,屡立战功,在大明府下海经商。在他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后,他建造了这座庄园。后来,陈晨一伙在去东京开封府的路上遭到抢劫,他被判处死刑。无奈之下,他被迫再次落草,后代为了避免灭种之灾,纷纷回到家乡。其中一个繁衍至今,其他分支不详。
鹿心社、陆在对陆家庄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时,对其进行了介绍。
陆家庄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现有面积100多亩。遗址西北是黄河支流老柴河的旧路。通往小龙村的河上有一座桥。自古以来就是北宋时期通往大明府东南的要道。随着埝头至曹仁村柏油路的开通,这条路逐渐失去了作用。
陆家庄遗址残高有四五米,被破坏前离地面有十几米。虽然平整了土地,取土建房,但村友友资源王庄遗址的痕迹依然明显,古老的砖瓦物件俯拾皆是。在遗址的西南部,有数百块金元时期的砖。经询问,他们说村里出土了大量的“王莽大砖”。由于它们的硬度,许多被打碎,用作打井和造桥的石头。现在村里还有很多人把它们挪作他用。“王莽大砖”是唐宋时期烧制的砖的俗称。村民在取土建房、房屋底座、炉灶等过程中。古物被发掘出来,并被古董爱好者购买。
经过卢俊义的驾驭,房屋得到了重建,陆家庄环庄周围还建起了围栏。所有的房子都朝东南,和现在的正南正北不一样。意义何在?因为地势高,卢家练武,贼匪一般也不打扰。陆家庄遗址有一口玻璃井,据说是当年卢俊义凿的,上面盖着青石。里面藏着什么,只有宗主知道。玻璃井的位置及其隐藏的物体都丢失了,这是一个谜。据说两年前,一位“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用铁锹找到了玻璃井,这对文物贩子来说无疑是个宝藏。
陆家庄在《清同治元成县志》中有记载,最早废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王莽大砖”、瓦片和器物分析,陆家庄遗址应该在唐代就已存在,并一直延续到清末。
二。历史考证与初步认识
六村传说说,卢俊义反捐论被捉,宋江等人白天劫狱营救。后来宋江接受招安,做了官,有其历史真实的影子。不是空山洞来了风,随便编的。
*** 图
山东三十六人起义后,宋江一度活跃在大明府。《宋会姚记手稿》:宣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上谕,河北一伙贼自称“胡”。昨天写在大明府,好心人受其扰,久久未能如愿。为剿灭“河北之贼”,宣和四年正月十一日,上谕大明道慰安所邓明仁,挑选精兵,河北曹大臣,黄书敖北齐随军。俘虏高拱春,由远及近跟踪并击毙“胡”后,拜见使者并监督,不到一个月就将其消灭。[(清)许嵩,《宋代文选》卷177,丙十二,中华书局影印,1957年,第6964、6965页。]“胡”指宋江。
北宋名臣李若水在元城郡写下《捉贼成功》,描写宋江在大明府的活动。诗:去年宋江从山东出发,白天攻城。人如草芥,九重惨。大黄纸飞来,三十六人拜爵。一个面目狰狞的小卒肥胖而傲慢,但一个女人对这首诗的看法仍然令人震惊。这一年,江洋从河北出发,战争的规则和绳索被视为过去。噢,我太嫉妒了,但我希望管家早点忏悔。我听说在我的官职上与圣贤交谈是错误的,我不知道这个曹无。这不是减少这种情况的更佳政策, *** 引诱潜在的激烈继承人滥用。还不如给省 *** 写封信,保留条约。我无道上达天,却有一个关于寺庙的狂字。[(宋)李若水《忠义集》卷一。《四库全书》,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如“宋江白天横冲直撞,杀人如岬”,这是宋江在大明府活动的真实写照。由于宋江三十六人战斗力强,“宋江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数万官军毫无抵抗之力”(《宋史·侯猛传》),而“白天横冲直撞”的目的是救卢俊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廷实行拉拢政策,“大书黄纸飞来,三十六人拜爵”。卢俊义的身份是大宋宣和末世里的一名军官。可能是“三十六人入爵”后,卢俊义担任了军职。后来他建功立业,家财万贯,修建了卢俊义园。后来由于镖师生日班被盗,他又落草了。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卢俊义会不会再次落草,是宋江还是江洋,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图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后,各持己见。卢俊义第二次被迫落草时,已无法与宋江交往。李若水的《捉贼成功》提到了优优资源网。宋江起义后,江洋在大明府揭竿而起,江洋被部下尊称为“杨天王”。卢俊义很可能加入了阳江起义军。
关于阳江起兵的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三朝北盟》卷218《林书》中韩世忠的事迹说,韩世忠、张浚“皆破贼李太后于剑河,何威于明州,名贼朝化寺,黄贼于,于莒县,于,魏贼于芳村,济南贼”,于是决定了河北。[宋]许著,《北方三代同盟汇编》,第1571页。]大明府起义军被宋军镇压,败于朝化寺。三朝北盟编《林书》卷219所载张军事迹,与韩世忠略有相同,但详细记载朝华寺大明府叛军战败时间为“(宣和)六年”,其余为宋军“追至黄河”[(宋)许编《三朝北盟编》第1575页。]
在韩世忠和张浚的事迹中,只记载了“名贼”,而没有直接成书“名贼江洋”。从此,江洋的事迹在起义军的史料中再也看不到了。杨的结局是一个谜。因为江洋“希望男管家早点坦白”,他最有可能接受招安。江洋既然接受了招安,就不写“名贼江洋”了。姜被部下尊称为“天王”,在起义军中有着绝对的权威。不会有其他领导人不接受与他同在。张军和韩世忠率领宋军的“大名贼”或其他小叛军。但也不排除江洋在接受马具之前就在与宋军的战斗中阵亡了。果真如此,江洋就被下属尊称为“天王”,他可能是《水浒传》中古典天王的原型之一。卢俊义加入阳江起义军的可能性很大。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卢俊义生辰纲被盗后,到太行山当教练。龚开赞卢俊义“白玉麒麟,楚楚动人,风尘仆仆,皮毛终坏。”《尘埃线》应该是太行懂的。“皮毛总是不好”的意思是卢俊义不是被陷害就是战死沙场。卢俊义可能参加了《三朝北盟编》中宋军“追到黄河”的起义军,最后退守太行山,并于近期参加抗金。
还是那句话,卢俊义为寇加入了哪支义军很难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陆家庄遗址就是卢俊义的故乡。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21: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2602968367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