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更新时间:2025-05-04 20:08: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称访文)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

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的形势也许是:不会电脑操

作,就是文肓。所以,电脑要从小学生学起。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二、学习什么内容?三、怎么学?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

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掌握具有一般性

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因此重视德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

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

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

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

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

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

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

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

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ord、及多媒体

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

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

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

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

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

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

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

面的知识:

1.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

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

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

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

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

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

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

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

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

键盘的使用。

2.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

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

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

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

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

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

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

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

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

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3.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

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

关重要。

1.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

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

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

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

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

息中获取相关知识。 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

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

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

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

“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3.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

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

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

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4.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

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

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

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

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

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

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

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

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

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

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

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

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

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

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

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

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

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

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

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

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

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

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

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

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

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

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

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

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

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02:1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81631402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知识   操作   信息技术   学习   电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