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巧抓空白点生成新亮点

更新时间:2025-05-06 11:16: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4日发(作者:桑沈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巧抓空白点生成新亮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巧抓空白点生成新亮点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小学 刘金秀

文本中的“空白”就是指作者未写出来的部分,但写出来

的部分却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暗示或提示”。在教学中,如

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

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为课

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利用标点符号补白,还原省略内容

省略号是语言环境的需要,有时用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

使文章言简意赅、意蕴深长。教学时可采用还原省略内容的方

法,练习补说补写。如《爱之链》一文中,当女店员回到家

中,发现丈夫已睡着,不忍心叫醒他时,喃喃地说了一句话: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讲授这一段时,可

以先让学生就此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展开讨论,然后可以采

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联系上文,然后思考:女店主可能会对

丈夫说什么?这时,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精彩

的回答:“乔依,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妇人,她送我一

些钱,今天,你找工作还顺利吗?”“乔依,我们的困难是暂

第 1 页 共 5 页

时的,人间处处有真情,今天,有一个老妇人帮助了我,让我

们一起加油吧!”……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

解,还产生了许多思维的火花。

又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

条……又爬上大堤……”教学这一段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

练笔,让学生想象这个情景:黄晓文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奋

勇抢险……这时学生能把人物英勇的形象写得更完美、高大。

二、抓住关键词语补白,体味词语厚度

教师在教学文本时,最重要的是要品悟作者的情感,从而

理解文本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文本蕴含的语言实践

契机,巧抓关键词语补白,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厚

实文本内涵。比如课文《特殊的葬礼》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塞特

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

上,点拨他们找出文中表现瀑布雄伟气势的词语,如“咆哮而

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等,反复细读品位,从而感受

到瀑布从高空不断落下发出巨大声音与落下时的样子,并想象

眼前出现了一幕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借助关键词语在脑海中显

现昔日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壮观景象。在学生对文本已有较深感

知的基础上,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再让他们欣赏展现塞特凯

达斯瀑布壮观气势的录像,把学生感受到的内容直观而又更形

象地呈现于面前,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与

第 2 页 共 5 页

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距离,此时再配乐朗诵,学生朗

读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展

开了想象的翅膀脑海中再现瀑布的磅礴的气势。“眼前出现了

一条奔流而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补白,不仅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的独

特感受和体验,塞特凯达斯瀑布宏伟壮观的场面深深留在学生

脑海,为后文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

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描写在北京的那段时间谈迁从

头撰写《国榷》的情景,“他四处寻访……奋笔疾书,他知道

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词语:

四处寻访 搜集考察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面对孤灯 奋笔痍书

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来补白、来还原、来品悟。读着

这些词语,是不是我们的面前会闪过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

里,有一个谈迁的形象正在慢慢清晰起来。谈迁在茫茫风沙中

奔波的画面和熬灯夜战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丰富了

关键词语所要描绘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谈迁重写《国

榷》的艰难,真切地触摸到人物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挖掘文本内容补白,产生情感共鸣

第 3 页 共 5 页

语文课本中一些行文含蓄的地方,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

生难以深入体会,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如果抓住

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空白处”发掘学生未曾注意到的内在韵

味,对学生的震撼就会特别巨大,教学效果就相当不错。

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年轻的诗人

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要引导学生体会两位

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

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

很难体会到的。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

以此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例如:当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渐行渐

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依然伫立江边,此时他会说些什

么,想些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

心灵的沟通,感悟到诗人内心那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从而产

生情感共鸣,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可以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

达的意境。

文本的空白是一种独到的美,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的

“补白”,恰到好处时即可创造出智能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智

力。通过“补白”这一过程让学生把生活体验与审美体验有机

融合在一起,在心理上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

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

经历,揣摩作者,在课堂教学中闪现出新的亮点。

第 4 页 共 5 页

【参考文献】

【1】李益友,文本掘“白”意蕴幽长——谈小学语文阈

读赦学空白填补末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3)

【2】臧公管,文本空白点的挖掘对策【J】。文教资料,

2021(35)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4-04 18:3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226962407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文本   想象   补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