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数的乘法□算和估算
本课学习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1、积后面有2个0.2、积后面有1个0.3、都是用0
前面的数先口算相乘.
针对以上简单梳理,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添“0〞上,根据孩子们自己探究两个不
同的乘法以及自己发现添 0的方法.再加上孩子们的比赛活动, 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学生根本
能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有的孩子整十数乘两位数中的个位容易忘记乘,经过类似
反复练习,孩子们已经弄清楚积的后面到底有几个0并能正确的□算出来. 在接下来的教学
中,一方面要查找并纠正错误,并且将这局部知识练习熟练,为后面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法进行稳固.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
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
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 法.其中不少
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
理解算理.此时,我请了几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 再请笔算正确
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
笔算的计算过程.最后在比拟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
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学生还未能
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 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 为了防止
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
孩子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
错误.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
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生动的数学活动的根底上, 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
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熟悉的现 实情境出发,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熟悉的背景,提出有
关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数学,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注重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开展.教学中,没 有直接给出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如何计算,再进行交流反响,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 了由具体到抽
象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3.本节课的习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都
能够体会到掌握新知的喜悦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几点上出错:
1 .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时,个别学生还没理解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在上节课 讲解算理
时,学生把理与法分开理解的,理是理,法是法,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解.
2 .虽然讲解时,进位问题做为重点处理,进位该写在哪里,写多大适宜,什么时候加,都讲 的很清楚.但个
别同学数字较大时还是忘记进位或进位算错.
3 .个位与十位乘完后,应该是加起来,有些同学还是乘法.
出现上面的问题,我觉得必须从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上入手,给学生一个探索
的平台,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来提升计算水平.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呢1.
讲解计算过程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2.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提升.
这几天的课堂上,学习过新知后,请这些学生上黑板前板演, 共同纠正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 题.3.将学生
做题中的错例作为课堂练习题.4.请学生找出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
原因.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 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
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拟活泼、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
移水平较好.经过以前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中有
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拟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 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
要翻些把戏,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拟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
从作业的反响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 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 较混淆.
5?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这局部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条件多于两个的解决问题, 类
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 学生学习
指导充分感知了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题合成两步解容许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
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
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
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
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乒乓球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
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有5
个乒乓球,有6袋乒乓球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
用分步列式解答.让学生分步列式的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
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6?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立足点和突破点在哪里 "有趣的乘法算式"教材安排探究"两位数乘11"和"同头尾合 十〞的计算
规律.由于我班学生已探索过"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于是我对教材做了相应的 改编,从"两位数乘
11"的口算开始,把探索"同头尾合十〞的计算规律作为主要探索活动,再放手
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探索〞同尾头合十〞的计算规律.考虑到这两个内容不管从算式特点还是 计算规律
方面都有相似性,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迁移过程有迹可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
一个活动实践课.上活动实践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和学生理解力掌控 不够.在上之前就有点担忧,怕学
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怕学生发现不了规律,比 如24乘11,53乘11;第二种,发现规律了,但很
难表达出自己的发现;第三种,学生的计 算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又想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观察思考,所以
时间不够用.在实际教学中,
我设计一个导学案, 先给学生算,再把有结果的算式排列好,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个算
式的结果,再验证一下.这样可以放手学生在课外完成,那在随后的课堂上,总结一下我们
的计算规律,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与其它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 因
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灵活,
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 :
要求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本文发布于:2024-07-13 23:2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884476414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