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大力推进实施,传统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面临着潜在挑战。当
期形势下,如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新
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学习本学科多核心素养是学生为了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这在学生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社会中也会要求学生运用这种必须要学会的能力。归根结底是社会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的
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学生最基础的文化知识,自己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参与实践等几方面。培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同时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将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更好。
一、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意义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认识,重点突出该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优势。,首先,生生之间在
合作学习中分析和研究具体的信息技术,学生在学习中明确了学习方向,自身思维也越来越活
跃。其次,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对学生学习进行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
间,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习效率更高。最后,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
于打造优良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学习效果更理想。总而言之,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每
个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
二、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策略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老师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限期为一年,在执行计划的期间,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并总结出学习新知识所得到的东西,同时还要和别人讨论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也要向别的老师
请教,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学习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去听别的老师的课,也可以和
别的老师进行课下沟通,也可以去图书馆学习一些知识,收集一些资料,并对学到的进行分析研
究,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载体,只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
针对性和层次性,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与乐趣。纵观以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普
遍存在"唯教材论"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缺乏整体性视角,学生信息技术视野难以得到有
效拓展。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宏观思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
学设置教学内容顺序,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拓展内容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在《访问因特网》单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掌握启动浏览器的方法并浏览网站,并完成相
应的信息查找和网址收藏等操作,教师可立足教学目标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向学生展示因特网的丰富内涵,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知到因特网的
强大功能,进而通过其检索更多有价值信息。
3.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小学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
以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倾向于课堂讲解和示范,然后使学生进行重复性操作训
练。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可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可掌握到信息技术
的基本操作要领,但却难以全面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应从优化教学模式出发,为学
生自主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需求。在
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特征,做到深入浅出,适时设计具有开放
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完成探索的同时获取问题答案。引导学生展开相互讨论与交流,
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疑惑。
4.联系实际,助力学生创新素养提高
小学学生认知面相对已经较为广泛,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也没那么少,对于事物的认知有
一定自成的体系。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后,通常有主动运用于实际需求场景的想
法。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就开拓学生思维,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助力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效
率创新实践,推动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发展。
5.组织合作探究,开展学生数字化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主要就
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如何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
行合作探究。给出学生独立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慢慢的形成该学科的信息思维。
比如在学习制作PPT课件这方面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在课件中如何进行制定
以动画的设置,教师可以将两首古诗作为课件的主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
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比如首先让学生讨论设置的效果,图片文字的顺序和先后的时间
间隔等等,然后让小组进行相关的设计。在这个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主题的任务,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合作交流,同时还让
学生掌握了制作课件的一些细节的步骤和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6.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信息社会责任
虽然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在某些时候它也影响到了我们的生
活,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会侵蚀我们的思想,基于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在亲身的体验中树立
正确的道德意识。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网站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本组宣传
的内容,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然后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健康网站的宣传活动,在实际的行动中
真正的影响他人。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培
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信息思维和信息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养,让学生能够取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慧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J].家长,2022(08):108-110.
[2]苗玮.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
(05):54-56.
[3]姜佳言,王觅,龙海侠.面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模式研究[J].中小
学电教,2018(12):33-35.
本文发布于:2024-09-13 19:5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228405421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