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
实践探索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具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
展阅读教学时空、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精神、为阅
读教学创设良好气氛与情境等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许多的不利影响。教师只有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把握阅读教学“细细的品读或朗朗的诵读或思
索的默读或情感的理解”的实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精炼、准确、
实效,才会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指出,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
充分意识到,身处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下,加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
改革的发展趋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
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奇事物、
充满兴趣感的事物的强烈好奇。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极其重要的。而信息
技术由于其方法多样、表现灵活、形象生动等特点,也较其他教学手段而言有着
更大的优势,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拓展阅读教学时空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信息存储量大、阅读材料的丰富、生动影像等,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对教学相
关知识的需求,弥补了教材及资料的不足,让学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解决问
题和巩固知识上有奇特的效果。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要理解“借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须先知
道诸葛亮、周瑜、曹操的为人如何,所以教师可在网上提供有关以上几个人物的
历史小故事,如《三顾茅庐》、《杨修之死》等,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
容,让学生的阅读时空得到扩展。
(三)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明确教学重难点后作出合理的设计,
辅以生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解决学
习的重难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与综合的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
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三段
录像,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
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
冷,愈是风摧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文文字的
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
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梅花品格
的句子,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景了。然后,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
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
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
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眼观耳听信息技术的音像,加上对文字的反复诵读理解,加深了深刻
的印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
有丰富的感受,在教师适时的启迪下,通过讨论交流,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得到
激发。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演示小壁虎在向
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过程中尾巴慢慢长出,再通过反复诵读别人
不借尾巴的理由,体会尾巴的作用,让学生尝试说出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既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潜移默
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创设良好气氛与情境,重视学生情感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是很有感染性质的一个内容,阅读的篇目或优美,如一股清泉
涤荡人们的心灵;或感动,如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或畅快,如一
首乐曲拨动人们的心理;或激昂,如万马奔腾,激荡着人们的斗志。信息技术的
应用,就是要辅助教师把这些美妙的感觉展现出来,结合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
挫、绘声绘色的语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各具功能效果的感性材料或是影像、音
乐表现,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气氛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
地学会去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二)巧妙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能很好地拓展信息容
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并实现课内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联系,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课文中描
绘的不同形状的、不同颜色的火烧云,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神奇。直观的展
现不仅会让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再
指导学生课后做一些其他自然现象的收集,就能更好地实践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
中的应用及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保证教学的独立性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无论制作的课件多精美多吸引人,收集的材料多么好,
也必须始终保持教师教学的独立性,处理好与信息技术设备或是软件工具的关系。
例如《白杨树》一课,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的情感敬佩上,要放在边疆发生翻天覆地的喜悦感动
上,这时就需要多媒体等技术工具暂时退场,教师的真情流露才应该是主要表现
手段。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响,建立积极互动模式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会容易让“人机交流”更加密切,但却不能忽
视了教学中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增长,教师对此一定要有清
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响,从而对教学工作做
出有效的规划。教师要开展情感教学,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喜欢
上自己,感受自己的人格魅力,喜欢上学习,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要科学合理,不可误用和滥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着很多优势,但也不是万
能的。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它,更不能把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处处精彩,而忽
略了细细的品读或、朗朗的诵读、思索的默读、情感的理解等这些阅读教学的本
质。
(二)教师要重视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十足的了解。因
此,课前的备课环节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语文课程较为紧凑,教师的时间有限,
如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做到精炼、准确、实效,那就会适得其反而影响阅读器
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使信息技术在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具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拓展阅读教学时空、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精神、为
阅读教学创设良好气氛与情境等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许多的不利影响。教师只
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把握阅读教学“细细的品读或朗朗的诵读或
思索的默读或情感的理解”的实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精炼、准
确、实效,才会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许小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21:
57-58
[2]王丽敏.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21: 40-
41.
[3]王江燕.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教学分析及实践分析[J].中
小学电教,2021:99.
[4]刘晓莹,张成功.通过内容分析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J].中
小学电教,2006(05)
本文发布于:2024-09-13 19:5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228712421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