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方案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感悟亲情
一. 主题产生的背景:
在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后,在上学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继
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动一切经验与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继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生活、
学习积累更扎实的基础。
亲情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本学期面临一些重要的节日,结合这些节日我们决定开展
“感悟亲情”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体验亲情
的深沉,继而以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行为报答亲人,培养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二.活动内容:
1.学习理论
本年级老师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丛书与《新课程标准解读》,利用每周的学
习讨论活动,对每周实践活动中先后出现的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理论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地趋于完善。
2.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确立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
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确立本学期的研究主题:感悟
亲情,并根据自己的课题进行活动。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能自己梳头洗、叠衣服,整理书柜,能制
作一些小食品,养成勤打扫勤梳理的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采访父母,了解无处不在的亲情。强化体验,感受亲情,回报父母,开展真情感恩行
动。
4)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能熟练地处理网上的有关资料。
三、活动的准备与组织:
1、参与的班级:六(1)至六(5)五个班的所有学生。每班学生自愿分组,每组在组
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
2、由语文、美术、自然、信息技术、音乐五个学科的教师组成组一个指导的具体负责学
生活动的指导工作,并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与学生交流。
3、加强社区基地联系,做好参观、调查等准备工作,为学生活动提供服务。
四.活动过程:
二月份:1、根据活动内容,确立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小组。(4课时,由语文老师承担)
2、组织学生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上网查找有关资料。(2课时,由信息技术教师承
担)
三月份:1.宣传发动,开发亲情课程。(6课时,由语文、美术老师承担)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网上所查资料,了解有关妇女节的资料。(2课时,由
信息技术老师承担)
3..老师精心组织学生找寻资料,积累资料,交流资料,并汇编成册。(6课时,由语文、
美术、音乐老师承担)
四月份:1、老师指导学生写好体验日记,准备学期末进行成果展示。(4课时,由语文
老师承担)
2、采访父母,了解无处不在的亲情。
3、回忆感人故事,制作成长相册。
4、围绕体育节举行乒乓球比赛。(2课时,体育老师)
五月份:1.强化体验,感受亲情的深沉凝重。
2、观察父母在家中操劳的情景,写好体验日记。
3、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梳头、钉纽扣等自我服务劳动竞赛评出“十佳劳动能手”,
交流制作感受,评出优秀奖若干名。(4课时,由语文老师承担)
4、成果交流与展示。
六月份:1、各班围绕“回报父母”开展真情感恩行动,进行交流,让自己的“六一”节日过
得更有意义。(4课时,由语文、英语老师承担)
2、总结本学期活动的经验等情况,汇编成材料。
3、收集所有活动资料,制成版面交流。
五.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关老师:
袁敏智 虞新英 韦晶 魏建芳 许枫烨 魏健
余佳琦 韦民 王海岩 管雪枫 蒋惠珍 高洁
杨志华 蔡旭婷 杭燕 袁锋 万银娣 李玲 莫东英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认知目标
1、增加学生对水果的了解,知道各种水果的产地、营养价值、价格、作用等常识。
2、学会电脑汉字输入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资料的方法。
3、学会填写调查表,会写简单的观察日记。
4、学会制作水果拼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感受到与他人协
作、交流的乐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主动获取、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让学生在调查和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5、拓宽学生在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生活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各种基本素养和能力的
发展。
(二) 活动安排:
活动一:(3—4月)
(1)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的水果知识
(2) 讲座:请专家谈水果营养价值
活动二:(4—5月)
(1) 当一次小小调查员,去水果交易市场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种水果的产地,价格、作
用等。
(2) 走进草莓种植基地,采摘草莓(11月),<本地大棚种植的草莓在11月中旬左右上市>
活动三:(6月)
(1) 学做水果拼盘。
(2) 活动成果的总结交流。
各种水果情况调查表 月 日
品
产地 品种 单
价
(元/公
斤)
颜色 形状 味道 上市季
节
名
调查人
调查活动结束了,学生们认真填写了以下的评价表,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
课题
小组
成 员
班级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回收废旧物品,积累环保基金;垃圾分类等环保举措;
进一步利用课堂,采用各学科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各教材中有关
环境教育的内容,以达到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知识,掌握一些环保技能,提高环境意识的目
的。
活动目的: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
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
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活动原则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
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2)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3)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
的联系;
(5)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具体安排:
二月:查找有关资料,制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方案。用绿色布置教室、美化校园。
三月:3月12日植树节安排学生种养小植物,学习种植小常识。
3月22日世界水日晨会课宣传有关护水知识。
组织学生举行“环保绘画比赛”。
四月:“爱鸟周”组织学生写好给全市人民的倡议书,走上街头宣传有关知识。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自编小报,进行展评。
五月: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要求学生上街宣传,动员亲属戒烟。向家长们普及环保知识。
美化校园,包干到班,打扫绿色基地。
就举行环保小制作比赛。
收集整理本学期活动资料。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源远流长吴文化
一.指导思想:
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
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种
优秀的地域分支文化,吴文化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作为吴地的
传人,家乡始终是我们眷恋的热土,研究吴文化,传承吴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具体目标:
1. 通过对吴文化的研究,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提高
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2.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
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1、初步介绍吴文化
2、各小组制定活动课题
3、寻找吴文化------游览吴地古迹
四月份:1、吴风今韵---u---历史典故
2、烟雨江南------家乡气候
3、母亲河——长江
4、江南水乡------河流湖泊
五月份:1。湖光山色
2.鱼米之乡
3.梅兰芳华
4。文明曙光———吴地古迹
六月份:1。古城变迁
2.吴地风云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活动内容
初步介绍吴文化
课时
2课时
组织者
班主任
班主任
4.江南饮
食
四、活动
2课时 五年级全体任课
老师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吴风今韵
烟雨江南
母亲河
江南水乡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信息技术
班主任
班主任
美术
人员:五
年级全体
教师和学
生。
五、活动
安排表:
3.科技精
英
各小组制定活动2课时
课题
第三周 寻找吴文化
第八周
第九周
十一周
十二周
十三周
十四周
湖光山色
鱼米之乡
梅兰芳华
吴地古迹
古城变迁
吴地风云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美术
班主任
音乐
班主任
信息技术
班主任
本文发布于:2024-09-15 20:2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02910422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