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使用

更新时间:2025-05-05 03:36: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干春岚)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使用

语文课本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除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情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外,也是人们认识教材的

重要媒介。

语文 插图

一、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相关认识

1、相关术语的内涵

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

能和思想的材料。

课文插图:与课文文字内容相关的,起辅助作用的,载有重要信息的课文外在结构和

图像表达系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成分。

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

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课文插图的分类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很多,类型也很复杂,可以有多种划分标准,综合多种文献资

料,可以看出,相关研究者所作的分类主要有七个维度:组织形式、出现位置、抽象水平、

完整程度、功能、篇幅、内容。

1)、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将插图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和多层图”。

2)、根据插图出现的位置,“将插图分为扉页插图、课文插图、练习插图和补白性的

知识短文插图”。

3)、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将课文插图分为实物图、描绘图和漫画图。他还根据插

图内容分为人物肖像类、动物类和场景类图”。

4)、根据插图完整与否为标准,“将教科书插图分为完整插图和不完整插图”。④不

完整插图就是只给出部分插图,其余部分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5)、根据插图的功能,可将其分为装饰性插图、解释性插图和训练型插图。其中解释

性插图包括说明性插图和描摹性插图两类。

6)、根据插图篇幅进行分类,“按插图篇幅进行分类,将插图分为大幅的背景图和小

幅的插图”。

7)、根据插图的内容进行分类,“按插图所表现的主体内容进行分类,将插图分为人

物插图、故事情节插图、动植物插图、自然现象插图、名胜古迹、珍贵文物插图”。

二、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使用策略

1、掌握好使用时机

使用插图的时机应依据文、图及其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前,

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有的要放在讲读之中。

放在讲读之前主要是为了激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可先让学生看图,设疑激趣:图上画的是谁?

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怎样?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在讲读课文当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图解文,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

进。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插图,则可使问

题迎刃而解。反过来,有的插图,限于学生的经历和审美能力,不易欣赏,而须在阅读课

文的基础上,通过细细观察、揣摩,才能较好地赏析图画。有的插图,放到讲读课文之后

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作用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

表达和难以表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

课文插图的使用时机是由使用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使用插图的不同时机。

有时为了多个目的,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重复使用。插图使用

次数的多寡和时机,要视教学需要而定,而不必也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式。

2、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其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语文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

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情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课文中的插图恰恰提供了这种实践的条件。利用插图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

的能力,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插图教学过程中可以贯彻这一理念,通过引导

学生参看插图,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3、以图促问,层层递进

优秀的插图能给学生以情感影响,这是由视觉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插图可直接诉诸学

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这就为有效

快速地导入课文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以文评“图”。

插图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容,“补文学之所不及”。因此,插图中的人物、

景物和场面都要依据原作的文字描写,将其转化为准确生动的绘画语言。这就要求插图既

要符合原作的内容和精神,又要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造。插图的起码要求应该做到不违背

作品的内容,符合生活的真实。然而有些文学插图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教

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评析一些文学插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大有裨益。

5、课后拓展写活“图”

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学完以后,教师应针对教学插图进行再利用,并作深

入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的画面所显示出的人物和景物展开想象,作“看图说

话”或“依图作文”之类的练习,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对于课文与插图之间存有

空间的(有的插图多文字少,有的文字丰富插图少),教师要利用好这类空白,学文后经常

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再利用、再创造,重新认知,使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个性化

地写“我看到的、想到的”,写“课文中没有的”,写“与课文不一样的”。这样,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写起话来也有话可说。

总之,课文插图是辅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一种工具,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座桥梁,

是深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载体,它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成为我们语文课本中不可忽视

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应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内涵,认真地研读插图,与插图展

开有效对话,合理地利用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语文课堂教

学的焕发光彩。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21:1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923154226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插图   学生   课文   语文   进行   内容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