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充分利用

更新时间:2025-05-07 08:03: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逢驰皓)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充分运用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每篇课文均配有一幅

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编者精心设计、巧妙编排的。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不但能图文结合理解好课文内容,而且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达到阅读能力

和写作能力的双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插图实现双赢

呢?现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图文有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文章内容最精彩之处的画面再现。语

文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图文结合,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第一幅长城远景插图。接着,我让学

生读课文,找出这幅图与课文哪一段相符。学生很快找到与课文第一

段相符。最后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学生从插图中直观形象地弄清楚了

长城的特点——像条长龙。我让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第二段。学生

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顺利地弄清了长城整体构造的特点——高大

坚固。长城的各部分的构造是教学的难点,我再次引领学生观察插图,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清了垛口、射口、瞭望口和城台,并让学生读课

文画出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学生图文结合,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

借用插图引导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写得非常精彩,需要背诵或复

述。不少学生感到望而生畏。一篇较长的文章,学生单凭机械地死记

硬背是很枯燥乏味的。我在让学生背诵这些课文时,就借用插图激发

兴趣,看插图背诵课文。学生既背诵的快,又记得牢。如在背诵《桂

林山水》一文时,我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幻灯片投放在大屏幕上,学

生看着图片试背,学生很快就背了下来,背地声情并茂。在复述《小

英雄雨来》这篇中篇小说时,我把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连续的幻灯片,

让学生看图片复述。看着图片学生流畅地把六部分复述下来。故事情

节完整,感情充沛。

三、

观图激情畅谈感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均配有英

雄人物壮烈牺牲时的插图。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

机。比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邱

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英雄的神、动作,想象

英雄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踊跃发言,谈

出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受到的深刻教育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

文,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巧用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的难点。

很多老师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写作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一)、巧用插图进行续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在文章结尾出现,文章中没有描写,给

学生留有悬念,耐人寻味。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丰

富的想象进行续写。例如《穷人》一文,在文章的结尾有一幅插图,

文中没有进行描述。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我先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渔夫、桑娜的外貌、神态、动作、表情。接着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渔夫掀开帐子后发生的事情,并进行了口头交流。

学生畅说欲言,想象丰富,激情高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续写。

学生跃跃欲试,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续写。学生一交流,个

个写得合情合理,对话符合人物身份特点,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

内容充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巧用插图进行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作者没有进行描写,文中用省略号省

去了。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卢沟桥的狮

子》一文中,有两幅狮子神态的插图没有进行描写。我抓住这一时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中狮子的神态,并让学生仔细斟酌文中是如

何描写其它狮子的。然后我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其它狮子的写法,展

开想象把这两只狮子的特点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描写文中

这两只狮子特点的小短文。学生把两只狮子写得各有千秋,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三)、巧用插图进行改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

对学生理解古诗起了很好的作用。其实,这些插图如果充分利用,可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巧用插图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

文。这样不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

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了古诗的意

思。接着,我让学生细细观察文中插图,想象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

景,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李

白与汪伦告别的记叙文。学生把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写得非常感人,字

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学生不但理解了古诗,而且挖掘了古诗的

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

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

不但能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

写作水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实现阅读、写作的双赢。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21:2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92933422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插图   进行   引导   写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