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何立第七期小数作业

更新时间:2025-05-04 20:00: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6日发(作者:墨楚)

12月继续教育作业

浅谈“几何直观”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何立

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

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几何直观的能力。

一、对几何直观的本质把握。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的直观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蒋文蔚先生

指出,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

或猜想的心理状态。(《数学教育学报》,1997年第4期)徐利治先生提出,直

观就是借助于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

认识,而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

的直接感知。换言之,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

这些数学家对直观包括几何直观下了定义。综合这些定义,我们认为直观要体现

两点: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一眼能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直观是一种

感知,一种有洞察力的定势。几何直观是利用图形洞察问题本质的一种方式,既

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又有抽象思维的特点。

二、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要

先从直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逐步上升到能将直观图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合情转换,并逐步在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悟数与形、形与数之间的转化。

1.重视直观感知,突出画图策略的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

学面积计算的问题时,关键要使学生想到画图、正确画图、用图分析和体验画图

解决问题的好处。首先可以向学生呈现纯文字的例题,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想到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画草图,让学生

的思维集中于用画图来表达题意,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画出的示意图,

使学生感受到画图能清楚地理解题意。然后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

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后,要再结合算式和图说说解题思路。最后反思整个

解题的过程,突出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题目与例题相比有一定变化,解决这些问题后,要引导

学生思考:“不画图能准确解决这些问题吗?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加深学生对应

用画图策略价值的直观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画

图(线段图、面积图、示意图等)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

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计算题:1+3+5+7+…+99=( )时,可以设计两

个教学层次:第一层次,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学生一般会按照等差数列求和的方

法进行计算;第二层次,教师介绍画正方形点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引导学生

看着图,寻找算式与点阵图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得出1+3+5+7+…

+99=50

2

=2500。最后,回顾解题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换

个思路,借助直观图,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

比例的意义》,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

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

适当孕伏。教学时,根据例1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

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

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

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

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

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

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

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再如,教学《用假设的策

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画出示意图,并根据画出的

图分析假设后乘船人数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发生

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推算出每种船的只数,最后进行检验。这一解决问题的过

程就涉及直观图与算式的转换,学生借助直观图,抽象出解题思路:假设—比较

—调整—检验。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图像与数学符

号的互相转换,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3.重视数与形的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安排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

实际问题》。例1之后的“试一试”是一个有关计算的问题,给出的算式是有规律

的: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4、8、16,要计算出这几个分数连加

的和是多少。为了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教

材呈现了直观图,用大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相关部分分别表示每个分数,

整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这些加数的和。同时,教材还提示学生“看图想一想,

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实际教学时,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教

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第一层次:指导看图,学会转化。

呈现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般会应用通分的方

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当

学生思维受阻时,出示直观图,先结合各个分数理解直观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再

启发学生将其转化为1-1/16进行计算。第二层次:适当拓展,突出直观。教师将

算式拓展到1+1/2+1/4+1/8+…+1/128,要求学生选择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

一般会根据画直观图的方法,将算式转化为1-1/128进行计算。这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喜欢用画直观图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深度思考,

强化直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分母分别是2、2个2相乘、3个2

相乘、4个2相乘……在直观图上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剩

下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最后分出的图形与剩下的图形相等,借

助直观图,要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只要用单位“1”减去剩下图形的大小。在应用

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巧妙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成简单的

计算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

4.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自觉融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何直观的教学。例如,三年级教学“平均数”时,

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高年级可

以补充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小明前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

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比四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高3分,小明第四次数学考试

的成绩是多少分?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画面积图帮助

学生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平均问题,突出直观图在解决数学问

题中的作用.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所以第四次考试成绩是:3

×1÷3=1(分),93+1+3=97(分)。当然,在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中,离不

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利用直观图解决数学问题时,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

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几何直观的培养应

伴随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18:2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46437426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直观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