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5-05-04 16:02: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3日发(作者:从婉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2T07:56:19.97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32期 作者: 王友明

[导读] 新课程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得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学定位与导向,应向着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社会

责任五大领域而靠拢,

王友明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实验学校 四川南充 637676

摘要:新课程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得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学定位与导向,应向着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五大领域而靠拢,以致力于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培育。而实验教学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项目,其重在使学生在观

察、探究、体验、操作中获得关键能力与必备平直的塑造,来促进其认知能力提升与健全人格形成。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以致很多需要在理想条件或严苛环境下开展的物理实验,必然难以直观呈现至学生视域,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对学生的

核心素养塑造带来诸多不利束缚,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其来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策略、手段、途径,使学生在视频观摩、微课引

领、直观感知中了解不同物理实验开展的全过程,以获得核心素养的逐步塑造,便更具现实意义。基于此,教师应以实现实验教学与信息

技术的有效、深度结合为助力,来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在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认知体验中,了解不同实验的现象、内

涵、实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塑造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结合;策略

初中物理中的很多现象、原理、公式、结论等,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而很多物理实验的开展,在现有的条件、环境下势必难以高质

量开展。若实验的效果无法保证,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也势必难以完

成。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可使很多物理实验的实施,被迁移至媒介资源、网络素材领域,并以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升、创造力培育,提供坚实保证。同时,学生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资源开展实验过程观摩、实验现象观

察、实验原理探究的过程中,其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深度塑造,更利于实现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路径的延展。因此,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下的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时,应以切实借助、利用信息技术为依托。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深度结合,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针

对性与实效性、延展性与创造性,使很多看似复杂、深奥、抽象等实验原理、方案、现象、结论等,被以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呈现至

其视野,来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解能力上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加之其个性特性比较显著,以致对于很多物理实

验中涉及的诸多原理、规律、本质的探索与认知,必然离不开一些更为直观、具体的认知工具助推。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

则更利于其实验兴趣的激发,认知潜能的开掘,必然对实验教学实效提升与措施优化,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

实验的有机结合,来落实实验指导,优化实验策略,变革实验途径。将本身比较抽象、复杂的实验过程与现象,用辅助性Flash动画,或者

媒介视频、或一系列图示等,呈现至学生视域,引领其在媒介资源的驱使下,开展实验探究,领悟实验内涵,以切实激发其求知欲,来确

保实验教学效能的强化。例如,在开展《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可即时引入有关“日食”、“月食”的成因探究这一议题,并利用多媒体图

示,逐步展示其变化过程,引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对“光”的传播路径的直观理解。又如,在开展“物体的沉浮”实验中,可利用Flash动画引

入多种情况下物体沉浮的现象,组织学生在观察中开展探究与剖析,来领悟其内涵,以实现对学生实验探究兴趣的深度激发。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充分结合,来揭示实验的本质特性

很多物理实验的开展,往往会因为理想条件、环境难以保证,而导致实验现象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或者出现实现现象失真等状况。

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则可切实消除这一弊端,为学生精准探究提供了保证。因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深入结合,使学生在

一些模拟性信息技术软件的驱使下,借助仿真操作的方式,按照预设实验流程,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中了解对应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

原理,来获得实验内涵的充分掌控。而且,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很多涉及微观领域的实验现象,便会以更为宏观的方式呈现至学生视

域,必然会帮助学生切实消除思维与认知领域的诸多缺憾,以确保实验效能的切实增强。例如,在开展《热机》实验的模拟演示中,可利

用辅助性模拟软件,让学生借助计算机开展直观性操作,以借此来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机械原理,使实验教学的开展,突破外

在因素的制约,来助推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又如,在开展“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中,由于实验耗时太长,且现象不够明显。针对这一

问题,可利用Flash动态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硫酸铜粒子的运动情况,以促使其加深对布朗运动的理解,来领悟实验之内涵

与本质。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深度结合,来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所独具的图文并茂、直观演示、声影合一功能,使得其可彻底打破一些常规实验的局限性,为实验的精准度、严谨性提供了

保障。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实验教学策略。将一些传统实验的操作流程、典型谬误等,录制成微

课,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中观摩,让学生自主查找问题、发现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一些实验要点、难点、重点的重视,为学生实验操

作的规范性提供保证。此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将一些创造性、创新性实验引入课堂,让学生站在别样视觉来

了解实验的现象、结论、操作等,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例如,对于诸如卫星发射、太空失重等现象,可以实验视频的方式引入

课堂,组织学生在观摩中探究、思考,以加深其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又如,对托里拆利实验,因为其中涉及的水银有毒,且在操作上有一

定难度,则可采用视频演示的方式,来展示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大气压的测定过程。以通过对实验策略的创

新,来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培养。

四、结论

总之,信息技术除了可直观、具体、精准、形象呈现实验的现象、过程外,还可通过其模拟仿真、即时交互功能的凸显,使很多微观

化、复杂性的实验,以更为宏观、鲜活的形式呈现至学生视域,来构建实验情境,创设认知生态,以达到帮助学生深度感知、探究、实

践、体验的目的,为实验难度的减低,学生视域的拓展而提供助力。同时,受到信息技术的驱使与引领,学生对实验内涵的了解与把握必

然更加充分,其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也会逐步得以达成。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时,应以充分借助、应用、依托信息

技术为铺垫,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现象,精准得出实现结论、有效参与实验教学而提供助力,使其

在信息技术图画、视频、模拟等驱使下,站在多元视觉去想象、联想、感知、创造,以确保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来引领学生核心素养

塑造与健全人格构建。

参考文献:

[1]刘乐红.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Z1):80-81.

[2]朱双喜.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1(06):27-28.


本文发布于:2024-09-13 19:4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227946421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